4月10日,山東省“國醫堂基層中醫藥傳統人才培養新模式”試點項目啟動儀式暨威海市首期師資骨干培訓班在威海市中醫院舉行。威海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杜山鵬,山東省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科教處一級主任科員寧淑博分別為項目啟動和培訓班開班致辭,山東省中醫研究院孫付軍研究員應邀開展師資骨干培訓工作。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科科長畢曉丹主持啟動儀式,并宣布省“國醫堂基層中醫藥傳統人才培養新模式”試點項目正式啟動。
山東省“國醫堂基層中醫藥傳統人才培養新模式”試點項目是為深入推進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進一步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強化全市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而啟動的。共有來自各區市、開發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中醫科負責人、委屬醫療機構中醫科負責人、各中醫醫院相關行政科室負責人、威海市基層中醫藥傳統人才培養師資骨干、2025年度山東省中醫藥特色療法基層推廣師資骨干、齊魯扁倉中醫藥人才、省級中醫臨床優秀人才和后備培養對象、基層醫衛機構中醫藥骨干及威海市中醫院年輕優秀中醫師代表共140余人參加了當天的活動。
據杜山鵬介紹,作為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威海市率先提出了“基層強中醫,中醫強基層”的發展宗旨,近年來始終將“大抓基層”作為中醫藥工作的首要任務,累計建成達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內涵建設標準的中醫館 22 家、中醫閣 146 個,山東省中醫特色衛生院4家、中醫藥特色村衛生室 15 家,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全覆蓋;培育省級及以上中醫藥優秀人才78名;全市100%的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診療人次占總診療人次的比例均超過 35%,100%的區市達到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建設標準,基層中醫藥的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不斷增強。與此同時,基層中醫藥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優、傳承斷層等問題依然制約著基層中醫藥健康持續發展。
杜山鵬表示,此次啟動的“國醫堂基層中醫藥傳統人才培養新模式”試點項目,作為山東省衛生健康委立足全省中醫藥資源稟賦,針對基層人才培養痛點難點推出的創新舉措,將通過創新培養模式,打造一支“懂理論、精技術、能扎根”的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把中醫藥“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讓“簡便廉驗”的中醫藥真正惠及百姓。這既是落實全省中醫藥人才發展規劃的具體行動,更是威海市破解基層中醫藥人才短板、夯實中醫藥服務根基的重要契機。市衛生健康委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試點項目打造成全省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的“威海樣板”。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科教處一級主任科員寧淑博在項目啟動儀式上講話,對我市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與培養方面所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對項目啟動并以引入孫付軍六經學術體系為切入點開啟國醫堂基層中醫藥傳統人才培養新模式提出具體要求,并期待通過卓有成效的探索總結新路徑,為全省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提供新樣本。
畢業于山東中醫藥大學,從事中醫工作20多年的孫付軍,現為山東省中醫藥研究院中醫基礎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先后獲得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山東省中醫藥文化科普專家、山東省衛生系統青年崗位能手、山東省優秀醫師等榮譽稱號。目前,孫付軍是山東省中醫藥特色療法挖掘整理項目“六經定位脈診診療體系”、“應激性損傷靶點針推療法”項目負責人,齊魯醫派中醫學術流派“靶點損傷針推療法”傳承工作室負責人,“扶陽針法”、“調氣針法”等“六經針法”體系技術持有人。當天舉辦的威海市首期師資骨干培訓班上,孫付軍從六經學術體系的形成與發展、靶點針法應用與針法基本常識、通經針法、陰陽平衡透刺針法、扶陽針法在臨床的應用等多個層面,為全市中醫界同行帶來了一場理論與實際、傳統與現代結合的知識盛宴。
授課結束后,市衛生健康委對“國醫堂基層中醫藥傳統人才培養新模式”試點項目后續工作作了部署安排。
來源:威海市中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