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泰伯網 胡芷君
“未來技術成熟后,機器狗可以承擔基礎性測繪任務。”在深度體驗多款產品之后,測繪企業海德斯路負責人王軍寧成為這一智能產品的堅定支持者。
機器狗,也稱“四足機器人”,與人形機器人相同,都是具身智能概念的展現形態。
作為國內較早接觸機器狗的測繪企業,王軍寧所在公司早在兩年前就開始與宇樹科技、云深處等具身智能廠商展開合作與交流,并獲得樣機進行測試。
當時誰也沒有預料到,國產具身智能行業會在2025年因一批登上春晚舞臺的跳舞機器人而爆火,宇樹科技等代表企業也因此成為“網紅”。
人形機器人爆火,機器狗也與測繪、巡檢等垂直領域的融合持續加速,相關應用案例備受行業關注:
2025年3月,上海市測繪院首次將機器狗應用于浦東機場的測繪工作;
同月,全國首個“無人車+機器狗”一體巡檢機器人在杭州投入使用;
與此同時,杭州皋亭山利用機器狗和無人機組合,協助護林員巡查監測森林資源及林下產業管理情況。
隨著機器狗深入行業,測繪從業者們紛紛調侃,“當年老師說的話終于應驗了,這活兒,儀器上拴個狗都比人做得好。”
但隨之而來的是職業危機感:“如果機器狗能干測繪,外業測繪員的未來在哪里?”
針對這個問題,筆者在調研過程中聽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不可替代派”認為,機器狗只是輔助工具,用于填補特殊測繪場景空缺、提高效率及安全性,外業測繪員仍不可替代;
“替代派”則認為,這是技術進步的大趨勢,若能解決成本和技術問題,機器狗未來將能取代部分外業測繪員。
“以工程測量舉例,機器狗適合完成人類難以勝任的工作,比如存在缺氧或坍塌風險的礦井勘測、管線測量等。”從業十余年的徐海成表示,機器狗能夠解決隧道、礦井、管網等外業測量中的難點,但作業范圍有限,無法完全替代人工。
但他坦言,自己從未實際使用過機器狗。多數測繪人只是通過新聞或短視頻了解這一新鮮事物,并沒有實操經驗。
問及原因,答案很現實——資金不足。
“測繪行業合同產值低,加上客戶拖欠等問題,企業在設備采購時必須考慮成本。”徐海成解釋道,對于大多數測繪企業來說,想要先進的設備存在一定難度。
那么,作為先進設備的機器狗究竟多貴?王軍寧給出答案:五十萬起步,百萬左右。
他透露,僅是機器狗本身的硬件價格大約五六十萬,另外還需要根據行業需求加裝設備或定制開發。“比如電力巡檢需要配備云臺、通訊設備、安全設備等,測繪行業需要加裝SLAM掃描儀,北斗RTK等,落地應用總成本約一百萬,甚至更多。”
他補充道,這是行業應用初期階段的價格,后期技術成熟,成本將有所降低,“大概能降到七八十萬左右。”
正因如此,據王軍寧了解,目前機器狗的采購方多為資金充裕的大型國企或電力企業,“用于變電站巡檢,或者企業內部的科研項目。”
此外,多家測繪單位向泰伯網表示,其使用的機器狗并非是付費采購,而是“借用”或是來自“合作廠家”。
另外,當前機器狗并非想買就能買。多位業內人士向泰伯網透露,國產機器狗行業已經形成賣方市場。“宇樹科技和云深處的機器都快踩冒煙了,訂單多的已經生產不過來了。”
另一位具身智能行業人士則表示,“現在個人買家很難直接和宇樹科技溝通,如果買的話只能直接下單成品,廠家基本不接(個人買家)定制化的單子。”
今年2月,多家媒體在報道中指出,宇樹科技等機器狗廠商面臨產能不足的問題,訂單已排至5月。杭州日報稱,云深處公司一“狗”難求,公司上下就剩展廳里四只演示狗。
筆者多次聯系宇樹科技及云深處的官方工作人員,截至發稿,暫未獲得回復。知情人士表示,他們正在全力投入產品研發生產,“很忙,基本謝絕采訪。”
拋開成本因素,王軍寧在使用機器狗之后高度認可其實用價值,他所在企業曾發布視頻稱,“機器狗自己帶著SLAM設備去干測繪了!”并回應網友質疑稱,“在場景化應用中能夠完全做到無人。”
圖源:抖音
王軍寧解釋,機器狗在特定場景中應用的技術成熟度較高,可以通過遠程控制完成作業,機器的故障率也很低,“企業在使用時不需要額外配備操作或維修人員。”
“如果說什么都能干,肯定是有點夸張,但是在某個固定的小場景下形成自動化是可行的。”他并不否認機器狗在現階段存在的技術局限性。“地形測繪等通用場景下要考慮更復雜的情況,它還沒有真正實現自動行進、自動導航。在城市場景下還要考慮到人流、車流等安全性問題,以及事故責任劃分等。”
在他看來,機器狗在測繪行業并未普及應用,因此對于行業的人員變動影響并沒有顯現出來,但隨著技術發展,替代人工將是必然趨勢。
國內機器狗廠商也正在朝著這一目標努力。
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數據顯示,2024年宇樹科技機器狗年銷量達2.37萬臺,約占全球市場的69.75%,而波士頓動力機器狗銷量卻僅為2000臺出頭,相差超過10倍。
如果說宇樹科技是通用行業的機器狗明星,云深處則是垂直領域的絕對頭部。
今年2月,云深處方面表示,公司的機器狗產品在行業應用上全球領先,目前巡檢和消防這兩個領域的市占率已經達到了85%和90%以上,也在同合作伙伴探索消費級市場與場景。
王軍寧表示,目前國內的機器狗產品大部分來自上述兩家企業,分為“大狗”和“小狗”。
“小狗指民用版,用于教育科研、基礎展示等,大狗指的是行業版,在負載保護等級、續航時間、尺寸等方面都有所升級。”他舉例,如云深處的“絕影”“山貓”,宇樹科技的B2,都可以面向行業應用。
云深處官網顯示,公司提供電力巡檢、應急救援、管廊隧道、金屬冶煉、建筑測繪、工廠巡檢等行業應用解決方案。
其中,建筑測繪解決方案能夠通過搭載的高精度三維掃描儀及傳感器,結合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通過預設路徑自動完成測繪任務,實現遠程智慧控制后臺,降低風險。
圖源:云深處
宇樹科技的行業應用介紹中也包括巡檢類應用方案,能夠完成智能視覺識別、3D雷達自主導航、全流程巡檢等工作。
圖源:宇樹科技
機器狗的發展軌跡不禁讓從業者聯想到無人機在測繪行業的普及歷程。
“現在的機器狗就像是過去的無人機一樣。”王軍寧表示,正如無人機早期因成本高、技術局限被質疑,但最終通過技術迭代成為測繪行業標配,機器狗當前的高成本與場景局限性是發展必經階段。未來規模化應用后,成本下降將推動其普及。
據徐海成回憶,2012年,他剛剛加入一家位于黑龍江的測繪企業,“公司引進的固定翼無人機還是燒煤油的,翼展有4米多長,要用3米多的橡皮筋彈射啟動,非常笨重,還要單獨給這架無人機配臺面包車,成本高達40萬。直到后來大疆出現,無人機價格降低到消費級,測繪行業才能普遍應用。”
或許機器狗在測繪行業應用的過程中,也會迎來自己的“大疆時刻”。
面對技術革新,有從業者在社交平臺上感嘆,外業測繪人員終究會被淘汰。“無人機、無人船、機器狗、lidar,就現在RTK都帶激光以及影像建模功能,測繪人太聰明了,把這些高科技都用在了工作上,發展是好事,測繪越來越輕松方便,但是同樣也就淘汰了外業測繪員。”
但無論是否認為機器狗會替代人類完成測繪工作,從業者們在與泰伯網交流時都持有相似的觀點——利用好新技術,對于測繪行業來說會更加高效,至少會改變外業人冒著生命危險舉證的狀況。(參考泰伯網此前文章《一線 | 每個外業人,都在用生命測繪》)
(本期編輯 | 墨川 校對 | 李歡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