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百川智能成立兩周年之際,創始人兼CEO王小川發布全員信,回顧公司發展歷程,明確未來將全面聚焦醫療領域,并提出“減少冗余動作、堅定不搖擺”的戰略方向。這一戰略調整標志著百川智能正式錨定醫療AI賽道,試圖在垂直領域構建差異化競爭力。
王小川在信中肯定了團隊在通用大模型技術研發上的突破,包括多模態能力提升、行業解決方案落地等成果。但他同時指出,公司在業務方向上面臨“戰線過長、資源分散”的問題。基于此,百川決定收縮非核心業務,集中資源深耕醫療健康這一“兼具社會價值與商業潛力”的領域。這一決策延續了王小川自搜狗時代積累的“技術+醫療”跨界經驗,也與當前AI賦能實體產業的趨勢相契合。
過去兩年,百川智能在技術研發與產業應用上取得顯著成果。其2023年開源的Baichuan 1和Baichuan 2模型,成為國內半數備案大模型的基座。2024年,公司進一步布局AI全科、兒科及數字標識物,推出醫療增強推理模型Baichuan-M1,并與北京兒童醫院合作研發“福棠·百川兒科大模型”,目前AI兒科醫生已在三甲醫院上崗。
王小川強調,醫療健康是通用人工智能時代的關鍵場景,百川的目標是通過“造醫生”解決醫療資源短缺問題,推動分級診療和精準醫療。
基于“造醫生-改路徑-促醫學”的核心路徑,百川智能將在以下領域發力:百小應;AI兒科;AI全科;精準醫療。
此次戰略聚焦的背景,是AI行業因DeepSeek等開源模型沖擊加速分化。百川智能自2024年起停止超大規模通用模型訓練,轉而深耕醫療垂類。
王小川在信中直言,醫療是“非共識的無人區”,但也是百川創業初心的延續——公司名稱中的“百”即諧音“bio”(生物),指向生命科學與醫學的長期使命。
在全員信末尾,王小川呼吁團隊“減少動作、專注思考”,以更高效的架構迎接挑戰。這一調整不僅關乎企業生存,更承載著“用AI破解生命模型”的宏大愿景。隨著全球醫療AI投資熱潮興起,百川智能能否在技術理想與商業閉環間找到平衡點,或將成為中國AI醫療發展的關鍵風向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