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土耳其、俄羅斯和中國這三個國家因為被美國制裁,日子過得不太平。
但有意思的是,它們不約而同地開始瘋狂囤黃金。
黃金這玩意兒,從古至今都是硬通貨,為什么偏偏這幾個被美國盯著不放的國家都對它情有獨鐘?
一、為啥這仨國家被美國制裁?
要搞懂為啥土耳其、俄羅斯和中國都在搶黃金,先得明白它們跟美國的梁子是怎么結下的。制裁這東西,說白了就是大國博弈的工具,美國手里捏著美元這張王牌,動不動就拿出來收拾“不聽話”的國家。
這仨國家的情況各有不同,但共同點是都跟美國杠上了,經濟上被掐脖子,才有了后面搶黃金的戲碼。
土耳其跟美國的矛盾,近幾年主要集中在中東問題上。2018年是個關鍵節點,美國因為土耳其抓了一個美國牧師(這事兒牽扯到宗教和外交,挺復雜),直接對土耳其實施制裁。
搞得土耳其里拉匯率跟坐過山車似的,當時里拉對美元從5一下跌到7,通貨膨脹率飆到70%以上,老百姓買東西都得掂量半天,進口貨價格翻倍,日子苦不堪言。
制裁不光是匯率的事兒,美國還限制土耳其用美元結算,國際貿易直接受阻。再往前看,土耳其在敘利亞問題上跟美國支持的庫爾德武裝不對付,雙方的關系早就有點劍拔弩張了。
土耳其的經濟本來就靠借外債過日子,美元一卡脖子,債務壓力立馬爆炸。2018年那波制裁后,土耳其央行發現光靠美元救不了場,得找個更靠譜的家伙,于是黃金就進入了他們的視線。
俄羅斯跟美國的恩怨更深,2014年是個大轉折。那年俄羅斯吞并了克里米亞,烏克蘭東部沖突也跟俄羅斯脫不了干系,美國和歐盟坐不住了,聯手扔出一堆制裁。
啥制裁呢?限制俄羅斯銀行用Swift系統(國際支付的命脈),凍結俄羅斯的美元資產,還掐住了能源出口的脖子。俄羅斯經濟很大程度上靠賣油氣,制裁一來,盧布匯率跳水,國際市場上的交易也卡殼了。
從2014年到現在,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沒停過,尤其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更是升級到極致。Swift被踢出去,美元資產被凍結,俄羅斯發現自己手里攥著的美元儲備跟廢紙差不多。
這時候,黃金這種不靠美元、不受美國控制的東西,成了俄羅斯的救命稻草。
中國跟美國的矛盾,表面上是貿易戰,其實是全方位的較量。
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美國加征關稅,搞得中國出口壓力倍增。后來又升級到科技領域,美國封鎖華為、中興這些企業的技術供應鏈,想掐住中國的高科技命脈。
2020年疫情之后,美國還拿香港問題、新疆問題做文章,對中國企業和個人實施制裁,凍結資產、限制金融交易。
中國經濟雖然底子厚,扛得住,但外部壓力也不小。美元結算被卡,國際支付受限,讓中國意識到,美元這東西太不靠譜,隨時可能被美國當武器用。于是,黃金作為獨立于美元的資產,成了中國應對風險的重要選項。
這仨國家雖然挨制裁的原因不一樣,但結果都差不多:美元渠道被掐,經濟受壓,國際貿易和金融操作變得艱難。美國手里有美元這張牌,Swift系統、資產凍結、貿易限制,隨手一扔就能讓對手喘不過氣。
土耳其里拉崩了,俄羅斯盧布晃了,中國外貿傷了,面對這種局面,誰不想找個不受美國控制的“Plan B”呢?黃金,就這么自然而然地成了香餑餑。
二、為啥搶黃金?原因拆解
為啥這仨國家都盯著黃金使勁囤?不是因為黃金好看,也不是因為領導突發奇想,而是實打實的經濟和戰略需求。
黃金最大的特點是啥?不靠任何政府背書,也不怕貨幣貶值。從古時候起,它就是避險資產,遇到亂七八糟的事兒,大家都喜歡拿黃金保命。
土耳其、俄羅斯、中國被美國制裁后,發現美元這玩意兒太危險了。美國動不動就凍結你的美元資產,或者把你踢出Swift系統,國際支付一斷,你手里再多美元也沒用。
俄羅斯是個典型例子。2014年制裁開始后,俄羅斯央行就開啟了買黃金模式,到2023年黃金儲備超過2300噸,全球排第五。盧布匯率跳水的時候,黃金硬生生撐住了經濟的基本盤。
中國也差不多,2018年貿易戰后,黃金儲備漲到2000噸左右,排全球第六。土耳其更狠,2018年里拉崩盤后,黃金儲備直接沖到500噸,老百姓都跑去換金幣,央行也跟著囤。
為啥黃金能避險?因為它不跟美元掛鉤。美國可以隨便印美元(2020-2021年疫情期間,美元M2增長率高達17.6%,創紀錄),但黃金沒法隨便造,價值穩定。制裁一來,美元用不了,黃金還能拿出來救急,穩住國內經濟。
再說個更深層的原因——去美元化。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國際貿易基本都靠它結算,但這也給了美國超級大的權力。
制裁的時候,美國一揮手,你的美元賬戶就沒了,Swift用不了,貿易直接癱瘓。土耳其、俄羅斯、中國都吃過這虧,早就憋著一口氣,想擺脫美元的控制。
俄羅斯試過用黃金結算能源交易,比如賣石油天然氣的時候,直接跟買家說:“別給我美元,拿黃金來?!边@招能繞開美元限制,雖然規模還不大,但方向很明確。
中國更狠,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搞了個CIPS支付系統(類似Swift的替代品),還在“一帶一路”國家里推廣人民幣結算,黃金儲備則是給人民幣撐腰的底氣。土耳其雖然經濟弱點,但也用黃金穩里拉,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去美元化不是喊口號,得有真東西撐著。黃金就是那個“真東西”,它不光是財富儲備,還能增強本幣的信用。
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全球央行買黃金的量超過1000噸,土耳其、俄羅斯、中國全在前列。
這說明啥?大家對美元的不信任越來越深了。
再往大了說,搶黃金是為了經濟自主性。制裁一來,外部壓力山大,靠別人肯定不行,得自己手里有硬貨。黃金不光能抗通脹,還能在國際市場上換東西。
比如俄羅斯,能源出口被限制后,用黃金跟一些國家做交易,硬是撐住了經濟。中國也在“一帶一路”沿線試水黃金貿易,增強自己的話語權。土耳其更直接,黃金儲備多了,抗擊美元升值的底氣也足了點。
美國搞量化寬松,美元一貶值,全球都跟著遭殃。土耳其進口咖啡豆貴了,俄羅斯面包漲價了,中國原材料成本也上去了。黃金這時候就成了“定海神針”,讓這些國家不至于被美元牽著鼻子走。
還有個大趨勢,土耳其、俄羅斯、中國不是孤立行動,而是新興經濟體集體覺醒的一部分。美元霸權這東西,二戰后就定了,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美國靠石油美元和金融市場繼續稱霸。
但現在,新興國家不干了。印度、巴西這些國家也在買黃金,2022年全球央行購金量創歷史紀錄,明顯是對美元體系的不滿。
這仨國家帶頭搶黃金,其實是在試水,看看能不能搞出一個不靠美元的新秩序。黃金是第一步,后頭可能還有別的招,比如數字貨幣、區域貿易聯盟啥的。
簡單歸納一下,搶黃金有三層邏輯:一是避險,美元不靠譜,黃金能救命;二是去美元化,擺脫美國控制,增強本幣地位;三是戰略需要,手里有黃金,經濟和國際博弈的底氣更足。再加上新興經濟體的集體趨勢,這事兒就更有意思了。
三、趨勢和可能性
搶黃金這事兒,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也不是這仨國家玩完了就拉倒。未來會咋發展?
先說趨勢,短期內土耳其、俄羅斯、中國囤黃金的步伐不會停。2025年4月,金價已經突破3100美元/盎司,高盛還預測年底能到3300美元。
需求這么旺,背后就是制裁壓力和美元的不確定性。俄羅斯能源出口還在去美元化,中國CIPS系統越鋪越大,土耳其里拉雖然弱,但黃金儲備至少給了點喘息空間。
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也挺硬核,2022年全球央行買了1082噸黃金,2023年估計也不會少。
這說明啥?黃金熱不是個例,是全球性的。未來幾年,這仨國家可能會繼續加碼,甚至帶動更多國家加入。
不過,搶黃金也不是沒風險。首先,黃金價格不是一成不變的,漲得猛也可能跌得狠。如果哪天金價跳水,央行資產就得縮水,買多了反而虧。
其次,黃金不像美元那么好用,國際貿易里直接拿黃金結算的案例還不多,操作起來費勁。俄羅斯試過黃金交易,但規模有限;中國推人民幣國際化,黃金只是輔助;土耳其更慘,黃金儲備漲了,里拉危機還是沒完全解。
再者,囤黃金得花錢,維護金庫、管理儲備也是一大筆開銷。2022年土耳其買了148噸黃金,全球第一,但經濟問題還是老樣子,說明黃金不是萬能藥。
土耳其、俄羅斯、中國搶黃金,短期看是自保,長遠看是對美元霸權的挑戰。如果去美元化真搞成了,全球貨幣體系可能走向多元化。
美元現在占全球儲備貨幣的60%左右,但比重一直在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顯示,2023年美元儲備占比跌到59.2%,比十年前低了快7個百分點。
這仨國家的動作,可能是個信號。未來要是更多國家跟進,比如印度、沙特這些資源國也加碼黃金,美元的地位還真可能晃一晃。
當然,這過程不會快,去美元化不是一夜之間的事兒,得幾十年慢慢磨。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全球金融格局已經在變了,黃金只是個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