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前言:
當美國政府于4月9日宣布對華加征關稅至104%時,白宮官員曾自信宣稱“中國將被迫回到談判桌”。
然而,這一被美國媒體稱為“史上最強關稅”的政策,不僅未能動搖中方的立場,反而激起了各國的反抗之心,一時之間特朗普被來自全球的電話搞的是焦頭爛額。
與此同時中國這邊卻是傳來了多條好消息。
首先是全球“向東看”的集體轉向。蒙古國議會4月8日全票通過的《新跨境鐵路協定》,成為了這場全球關稅戰中的第一個反抗高潮。
這條計劃于2025年開工的鐵路,將直接連接蒙古國塔旺陶勒蓋煤礦與中國邊境口岸,預計2027年通車后,蒙古國對華煤炭年出口量將激增3000萬噸。
對于這個80%出口依賴中國的內陸國家而言,鐵路不僅意味著經濟命脈的打通,更標志著其“第三鄰國”戰略的實質性突破。
而幾乎同一時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在布魯塞爾發表了耐人尋味的講話。“維護以世貿規則為核心的貿易體系,是歐中共同責任。”
她在4月8日的聲明中,將美國關稅政策定性為“對多邊主義的嚴重沖擊”,并透露歐盟正醞釀對美國農產品加征報復性關稅。
這與其三個月前“減少對華依賴”的表態形成鮮明對比。
分析人士認為,歐盟態度的轉變源于兩個現實:中國連續兩年超越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伙伴;德國汽車業因美歐關稅爭端損失超50億歐元。
日本的動向同樣引發關注。4月8日發布的《外交藍皮書》中,東京將中日關系定位為“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這與2022年版本中“強烈關切東海問題”的表述大相徑庭。
更值得玩味的是,日本首相石破茂在3月中日達成20項合作共識后,公開批評美國“對等關稅”損害盟友利益。
盡管日本尚未完全放棄對華戰略搖擺,但其經貿領域的務實轉向已不可逆——2023年日本對華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7%,創下歷史新高。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的訪華行程,則為歐洲的“向東看”熱潮添了把火。這位在越南高調宣稱“必須開拓新合作伙伴”的政治家,將經貿合作列為4月10日北京會談的核心議題。
西班牙《世界報》披露,桑切斯此行重點推動中國參與安達盧西亞氫能項目,該項目被視為歐洲能源轉型的標桿工程。
而在法國,馬克龍4月8日對媒體直言“加征關稅只會引發全球衰退”,其矛頭直指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
接著便是匈牙利,4月8日,匈牙利外交部長西雅爾多在記者會上宣布,中國以170億歐元投資額穩居該國最大外資來源國,寧德時代、蔚來汽車等企業正在布達佩斯打造歐洲新能源產業中心。
“歐盟需要與中國建立穩定的經濟關系,而非對抗。”這番言論被視作對馮德萊恩的隔空呼應。數據顯示,中匈貿易額在過去五年翻倍增長,中國投資的電池工廠為匈牙利創造了3.2萬個就業崗位。
印度《經濟時報》也在4月9日用一篇深度報道揭示了另一個關鍵轉變。盡管中印邊境問題尚未徹底解決,但印度已悄然調整策略。
2023年中印貿易額突破1362億美元,印度對華貿易逆差卻同比收窄18%。印度商工部官員私下透露,莫迪政府正尋求在制藥、電子制造領域與中國深化合作,以對沖美國“友岸外包”政策的不確定性。
而這種務實主義也在柬埔寨得到了更直觀體現,柬埔寨首相洪瑪奈4月8日親自視察中國援建的云壤海軍基地時強調,“中柬合作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該基地升級后將大幅提升柬埔寨海上救援能力。
這幾條消息看似各自獨立,實則構成清晰的地緣政治圖譜:當美國執著于關稅武器的“精準打擊”時,中國正通過基建、投資、能源合作編織多維度伙伴網絡。
蒙古國的鐵路、西班牙的氫能、匈牙利的電池工廠、柬埔寨的港口——這些項目背后,是發展中國家對工業化升級的渴求,也是發達國家對供應鏈安全的焦慮。
特朗普政府顯然低估了關稅戰的副作用。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最新模型顯示,對華104%關稅若持續一年,將導致美國損失89萬個就業崗位,并使通脹率再攀升1.2個百分點。
更致命的是,盟友的集體反制正在形成“去美元化”壓力:歐盟計劃建立獨立結算系統,印度推進盧比國際化,東盟十國3月剛簽署本幣結算框架協議。
而在這場全球博弈中,中國始終保持著戰略定力。商務部4月9日宣布的反制措施僅涉及美國丙酸等化工產品,被外界解讀為“留有余地的警告”。
這種克制與華盛頓的激進形成鮮明對比,卻也暗合中國傳統智慧——以天下之利為利,則攻無不克。
回望過去72小時的風云變幻,一個根本性問題浮出水面:為何美國的極限施壓反而加速了國際社會的“向東聚合”。
根據世貿組織報告,中國已連續15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30%;而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調查顯示,63%的歐盟企業認為“與中國脫鉤將導致嚴重衰退”。
當特朗普試圖用關稅改寫貿易規則時,蒙古國的煤炭專列正穿越戈壁駛向天津港,比亞迪的電動大巴在布達佩斯街頭投入運營,中法聯合研發的碳中和項目在巴黎郊區破土動工。
這些場景共同勾勒出21世紀多極世界的雛形:沒有永恒的霸權,只有利益的交織與文明的共生。
當然,在為取得的成就感到高興時,我們也不能自大。
這是一個變數不斷的時代,無論何時,我們都要努力提升經濟、科技與軍事實力,還要認真正視自身存在的短板,并以團結一致的姿態迎接各類挑戰,以及將朋友變得多多的。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