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大家召集過來,主要是為了跟大家聊聊二輪土地延包的事情。”3月底,在郎溪縣濤城鎮合溪村蔣村村民組,村民們搬出板凳,圍坐在村口,村干部對大伙進行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宣講,詳細解讀政策內容、目的和意義,村民們在充分了解延包政策后,思想慢慢統一起來:“同意!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推進土地延包,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郎溪“小板凳會”是近年來宣城市探索“協商+共治”模式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一個縮影。一直以來,市委社會工作部將推進議事協商工作作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在“協商+共治”中,引導群眾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評,用好議事協商“小支點”,不斷撬起基層治理“大民生”。
有事來協商,場所是第一步。近年來,宣城市積極打造議事陣地,依托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既有服務陣地,引導村(社區)整合現有資源,將議事協商平臺延伸到網格、小區、樓棟、自然村和村民小組。并創新開展線上議事協商,建好用好小區和樓棟“網格微信群”,持續擴大黨群議事協商覆蓋面,提升群眾參與度。如廣德市設立紅色四合院、議事會等多種形式,引導民事民說。同時,推動議事協商融入“握手言和”理念,結合實際探索村(居)民說事會、紅色評議會、小板凳會、樓棟議事會等形式,將“和”元素植入“一所(司法所)一點(百姓評理說事點)一室(村居工作室)”陣地中。
為了讓協商成果落得實,宣城市不斷健全協商機制,加強協商工作的力量。以村(居)民小組(自然村、小區、網格)為議事單位,全市共成立村(居)民議事協商委員會842個。構建“1+X+N”組成的村(居)民議事協商委員會,由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牽頭,村(社區)“兩委”成員、“兩代表一委員”、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等組成X個協商議事固定成員,根據協商內容,從涉事利益相關方、“五老”人員、基層政法機關人民調解員等范圍選定N個不同人員參加,充分發揚民主,拓寬議事協商參與主體,集群眾智慧協商治理難題。同時,規范議事程序,指導村(社區)黨組織結合“四議兩公開”,認真調研、廣泛征集,聚焦基層治理難點堵點,注重選擇切口小、關聯廣、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社會發展要事、民生改善實事、社會治理難事開展協商,確保群眾廣泛參與到議事協商中來。以黨群議事會的形式組織相關主體進行充分討論,形成協商意見,并對協商結果及時公示,吸納各方意見。(全媒體記者 劉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