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的王阿姨啊,她現在逢人就說:“以前啊,老是覺得養兒就能防老,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可現在呢,才真正明白,這養老啊,最靠譜的還得是自己得‘硬氣’才行。”
三年前啊,王阿姨剛剛幫兒子帶完孫子,本想著可以松口氣了,哪知道啊,人生就來了個大轉折。
她老伴突然就中風住院了,這兒子家的經濟壓力一下子就大了起來。
沒辦法啊,王阿姨只能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來支付護工費。
說起帶孫子這三年,王阿姨那是有一肚子的話。
她回憶起來啊,這帶孫子啊,就像是坐過山車一樣。
有時候啊,孫子奶聲奶氣地喊著“奶奶抱”,那小模樣,真能把王阿姨的心都融化了,別提多高興了。
可有時候呢,兒媳因為育兒觀念不一樣,就會給王阿姨冷臉看。
有一次啊,王阿姨偷偷給孫子買了糖果,結果兒媳看見了,當場就把糖果給撕碎扔了,還說王阿姨“慣壞孩子”。
這還不算啥,最讓王阿姨傷心的是,等孫子上幼兒園之后,兒子居然跟她說:“奶奶啊,你該回老家享福去嘍。”
這不明擺著嘛,好像王阿姨就是個帶孩子的工具,用完了就沒用了。
后來啊,王阿姨在社區養老講座上認識了一個叫張伯的“過來人”。
這個張伯啊,是個退休教師。
他可有辦法了,用自己的積蓄買了學區房,然后把房子出租出去。
每個月租金啊,不但能把養老院的費用都覆蓋了,還能存下錢來呢。
張伯就跟王阿姨說:“我這啊,叫‘以房養老2.0版’。我把房子租給年輕家庭,他們還得幫我帶孫子呢。這租金就相當于保姆費了,孫子還能陪著我,多好啊。”
王阿姨一聽,眼睛都亮了。
現在的王阿姨,她總結出了養老的三件套。
第一件套啊,就是經濟得硬氣。
王阿姨每個月都會強制自己存3000元到一個獨立的賬戶里,這個賬戶啊,就連兒子都不能碰。
她就想啊,自己得有點錢,這樣心里才踏實。
第二件套呢,就是健康投資。
王阿姨每周都會去三次老年大學上養生課。
她可重視自己的健康了,每天都會盯著自己的血壓血糖數據,比看孫子的作業還上心呢。
第三件套就是社交護城河。
王阿姨組建了一個“銀發旅行團”,大家一起出去玩。
他們還用積分兌換民宿呢,去年一年就去了7個省份。
王阿姨笑著說:“現在兒子兒媳周末來蹭飯,我故意把紅燒肉裝進保溫盒,嘿,他們還倒追著我要秘方呢。”
說完,她就開心地展示起手機里的旅行照片。
現在民政的數據顯示,咱們國家60歲以上的老人里頭,有42%都在幫忙照料孫輩呢。
可是這里面啊,有68%的老人都因為帶孫子出現了健康損耗。
所以啊,專家就建議采用“有限參與”這種模式。
就像社區里的李醫生,他就做得特別好。
每周就只在孫子周末來的時候幫忙做做飯,其他時間就在老年門診坐診。
這樣呢,既能掙點外快,又能保持自己的社會價值。
現在啊,夕陽西下的時候,王阿姨的旅行團正在打包露營裝備呢。
王阿姨就撫摸著孫子寄來的生日賀卡,小聲地說:“養老啊,可不是終點站,而是一個新的起點。只要我這手還能動,這日子就得我自己做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