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三角塘鎮長江村通過積極探索“共享經濟+”模式,成功將農村鄉土資源與城市需求進行深度融合,不僅優化了資源配置,激發了鄉村田園的價值,還帶動了村集體經濟增收,形成了一幅宜居、宜業、宜游的和美鄉村畫卷。
資源共享,產業共進,發展共贏
三角塘鎮長江村的共享經濟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成為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共享菜園”便是這一理念的成功實踐。菜園里,成片的蔬菜郁郁蔥蔥,不同品種的蔬菜競相生長,碩果累累。在溫暖的陽光照耀下,村民們在菜園中忙碌著,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村民詹滿香表示:“這些菜長得好,葉子又大又肥,沒有打農藥,都是我們村民共同種植的。”
“共享菜園”不僅提供認領種植區、采摘體驗區、休閑娛樂區、研學區等功能區域,還通過管家式服務,為城市居民提供多樣化的農耕體驗。該項目目前已建設共享菜園78畝,吸引了12個團隊單位和23位個體認領菜地。通過“共享菜園”模式,長江村為城市居民提供了綠色、生態的有機蔬菜,同時也為村民創造了可觀的收入來源。長江村工作專干劉運華介紹道:“我們認領區的時蔬已經成熟,馬上就會送給園主,為他們提供綠色健康的蔬菜,也為村民帶來了不少收入?!?/p>
共享經濟助力農民增收,促進鄉村振興
“共享菜園”項目不僅為村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渠道,也讓一些年紀較大的村民找到了一份在家門口的工作。村民曾香花告訴記者:“我年紀大了,不方便外出打工,菜園里做些事情,不僅離家近,還能賺一些補貼家用,十分方便?!?/p>
“共享經濟”不僅限于菜園,長江村還陸續推出了“共享廚房”“共享教室”“共享營地”“共享魚塘”等創新項目。這些項目通過將農村的自然資源和鄉土文化與城市居民的需求對接,打破了城鄉之間的界限,為村集體經濟注入了新的動力。
位于潭水河岸的長江村“共享營地”項目便是其中之一。過去這里是一片荒草叢生的土地,但在近一個月的改造后,園區內綠樹成蔭、休閑設施齊全。劉運華介紹道:“我們還計劃在這里建造‘蒙古包’和小木屋,游客可以在這里喝茶、聊天、享受大自然的寧靜?!?/p>
除了共享營地,村里還在建設“共享漁場”和“共享廚房”等項目。通過共享經濟,長江村不僅盤活了閑置的土地,還推動了鄉村旅游和休閑產業的發展,形成了一個以農業為基礎,文化、旅游、生態為亮點的鄉村經濟新模式。
共享經濟助力村集體經濟飛躍
自“共享經濟”項目實施以來,長江村已經解決了55個長期勞動崗位問題,并為村集體經濟帶來了每年15萬元的收入。預計到2026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將突破100萬元大關,為村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
通過這些共享經濟項目,長江村不僅為村民提供了便利的就業機會,也為他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條件和發展平臺。村民不再僅僅依賴傳統的農業生產,而是通過創新的方式參與到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等新興產業中,增加了收入的多樣性和穩定性。
展望未來,共享經濟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長江村的“共享經濟”模式正在快速擴展,并逐步形成以共享菜園為核心的農業、文化、旅游和休閑等多產業相結合的鄉村振興新格局。未來,長江村還將繼續拓展共享經濟的項目,建設更多的共享廚房、共享營地、共享魚塘等項目,豐富鄉村產業鏈,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長江村還將注重打造更優美的環境,開展更多的田園休閑活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城市居民前來體驗鄉村生活。通過這一系列創新舉措,長江村正在邁向更高的發展水平,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活力。
總之,長江村的“共享經濟”模式不僅提升了村集體經濟,也帶動了村民的收入增長,推動了鄉村文化和旅游的發展。共享經濟作為一種創新型發展模式,正為鄉村振興繪就出一幅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畫卷,成為鄉村振興的典范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