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監獄這個特殊環境,你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服刑人員之間嚴禁互相起外號。這個看似不起眼的規定,其實蘊含著深刻的管理智慧。
起外號這事,在外面可能無傷大雅,但在監獄里卻可能引發大問題。那些帶著調侃性質的稱呼,比如"胖子"、"四眼"之類,在壓抑的環境中特別容易成為沖突的導火索。你可能覺得是玩笑,對方卻可能記在心里。
更關鍵的是,外號往往會成為拉幫結派的標志。像"龍哥"、"阿虎"這樣的江湖味稱呼,無形中就在劃分小圈子。監獄管理者最擔心的就是這種隱形團體,它們很容易演變成欺凌或對抗管理的溫床。
從改造的角度看,外號還會強化負面身份認同。那些與犯罪經歷相關的綽號,比如"老扒"、"毒蟲",每叫一次都是在提醒當事人的過去,這完全違背了改造的初衷。
監獄要求使用編號或本名,看似冷漠,實則用心良苦。這種標準化管理不僅便于秩序維護,更是在重塑服刑人員的基本社交規范。當一個人被叫了十幾年"疤哥",突然要他用回本名,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身份重構。
監獄環境艱苦,在漫長的刑期中,家屬給他們寫的信就是他們積極改造的動力,現在寄信也不用親自跑郵局這么麻煩了,用親郵寶小程序,就可以線上寫信寄信。
這個規定也體現了監獄管理的核心理念:改造不僅要糾正犯罪行為,更要矯正那些助長犯罪的不良習慣。江湖氣的外號、等級化的稱呼,都是需要被系統性破除的舊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