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在深圳中學生群體里
具有非凡的號召力!
4月9日
在深外高中部報告廳
他的出現
讓現場秒變“大型追星現場”
許多同學帶著生物課本索要簽名
互動環節同學們踴躍而充滿激情的提問
讓現場氣氛異常熱烈
今天,讓我們再次返回現場
重現當天的盛況
“寧愿做少數派”
施一公誠摯發言開啟思想盛宴
4月9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生物物理學家施一公教授來到深外高中部,帶來了一場關于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精彩講座。
講座尚在準備之時,就已有好幾位同學帶著生物書提前來到了現場,準備讓施一公簽名。不多時,兩層報告廳便座無虛席。
10時許,全場以熱情的歡呼和掌聲歡迎施一公的到來。講座以輕松愉悅的氣氛拉開了序幕。施一公形容自己“喜歡折騰”,愿意做少數派。“因為生命只有一次,比起看大家都看過的風景,走大家都走過的路,我更愿意做自己的判斷,走一條自己的路。”
他的演講涵蓋了現代科學探索、先進研究成果、創新思維與人才的培養等內容,不僅充滿了濃厚的學術氛圍,還不失真實的生活氣息,在座師生們全神貫注聆聽著,時而點頭贊同,時而陷入沉思。
最精彩的,要數問答環節。施一公顯然有備而來,預留了充足的互動時間。
“歡迎多與我爭論”
平等對話激起討論熱潮
在問答環節中,深外學子提問分外積極。從升學問題、學業方向、職業選擇,到前沿生物科技、中醫研究以及AI對人類的影響等。施一公對每一個問題都作了認真的回答,不僅詳實有趣,同時飽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現場高潮迭起,掌聲此起彼伏。
一位同學表示,作為高中生,必須跨過以高考為代表的眾多要求“零失誤”的重要考試,而高等院校的學科研究往往要經歷很多挫折才能有所成就,那么學生在大學階段應該具備哪些能力,才能不斷試錯、不斷創新、繼續學習?
針對這一提問,施一公指出,應試教育強調標準答案,而科學研究是沒有答案的,所以要求大家要有一點批判性思維,“多跟自己較真、跟老師較真,培養自己的興趣,盡管會受點挫折和打擊,但依然要保持樂觀。”
另一位同學表明了自己想成為中醫的堅定志向,并詢問施一公:“在當今生物醫學蓬勃發展的今天,中醫有什么樣的發展前景?”
施一公首先稱贊他的理想。他以屠呦呦為例,“作為一個現代研究者,受傳統醫學的啟發發現了青蒿素的事跡,她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獲得了2011年的拉斯克獎和2015年的諾貝爾生理科學獎。這是中醫對現代醫學的貢獻,我也相信你掌握了現代科學以后,會變得更加優秀。”
面對一些學生特立獨行的想法,施一公表明自己沒有抱著“說服”的態度,而是歡迎多與自己爭論。學生們的熱情不斷引燃現場的思想火花,整個報告廳的氛圍熱烈到了極點。
學生“山頂”喊話引全場歡呼
——“深外學子果然與眾不同!”
“想問一下西湖大學有沒有可能開設人文專業?!”因為暫未拿到話筒,報告廳二樓的一位女同學激動地向舞臺上的施一公揮手,并大聲喊出了自己的問題。她表示,歷史上不少科學家最終都走向了哲學和神學研究方向,這說明了人文專業的重要性。對于她的“大嗓門”提問,報告廳歡呼不絕,為女生的勇氣與精彩提問鼓掌。
“深外的同學們果然與眾不同!”施一公盛贊深外同學有思想,他對學生提到的“科學研究少不了人文關懷”的觀點表示贊同。他表示,西湖大學暫時未有人文專業,但設立了通識教育中心,有一大批優秀的教師和教授會給學生講授文學、哲學、歷史、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等。“我們通過對過去歷史文化的總結,告訴同學們,為什么人類可以共存到今天,又該如何走向未來。人文情懷的熏陶不僅依賴于課程設計,也得益于耳濡目染的環境和氛圍。”
還有一位學生講述了自己對于前沿科技的觀察,她提到現在的AI發展迅速,例如AlphaFold能比科學家更能精準預測蛋白質結構,AI還可以幫助人們治療疾病,甚至在生物學領域能比人類做得更好,她向施一公院士詢問對此有何看法。
“這個問題也非常精彩!AI席卷全球,是人類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也是一個機遇。”施一公院士結合自己的研究回答了這一問題:“其實AI的出現讓我欣喜若狂,讓我看到了更多以前無法看到的事情,延展了我的學術生命。AI會在很多領域擊敗人類,但它也是人發明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類也會把AI用到極致,不斷進步!”
時針已過12點,施一公院士真摯的話語感染、激勵著在場師生。講座在同學們的依依不舍中落幕,還有部分同學意猶未盡,紛紛拿著生物書追著離場的施一公要求簽名。
施一公
1967年生,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5年保送進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1989年獲學士學位;1995年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學位,隨后在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進行博士后研究;1998至2008年歷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講席教授。
2008年全職回到清華大學工作。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任清華大學副校長。現任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歐美同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副會長。
施一公教授還當選為美國人文與科學院(AAAS)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外籍成員,并以其對生物學和生物醫學領域的杰出貢獻而榮獲許多重要獎項,包括2010年的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學獎、2014年的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2016年的影響世界華人大獎、2016年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017年的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2020年陳嘉庚科學獎等榮譽。
文字:vesper 鹿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