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李夢晴
4月11日,德州市召開“2025年度民生實事”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市殘聯、市司法局、市文旅局分別介紹本部門承擔的2025年度民生實事項目開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上,市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三級調研員,新聞發言人齊何軍介紹了市殘聯牽頭負責的民生實事有關情況。
圍繞“一條主線”,謀發展、促落實
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民生實事工作安排,2025年市殘聯牽頭負責促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和殘疾人“社區微業”就業這項民生實事。目標是為2000名符合條件的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提供康復訓練、輔助器具適配等康復救助服務。開展技能培訓和服務幫扶,通過“社區微業”等多種形式,2025年底,全市殘疾人新增就業1200人以上。市殘聯圍繞“有力有效辦好民生實事”這一主線,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向上對標先進,在充分現場調研、專題會議論證的基礎上,制定了詳細的工作實施方案和工作落實進度圖,明確了年度目標、季度目標及月度目標,確保此項實事落地落實。
聚焦“兩條路徑”,抓創新、樹標桿
促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落實好《德州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細則》,為符合條件的未滿18周歲的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救助服務。今年以來已為800余名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提供了康復服務,其中為8名兒童申請了免費肢體矯治手術,為30名兒童適配了輔助器具。
促進殘疾人“社區微業”就業。以“惠殘愛心小屋”為標桿,充分挖掘利用社區資源,通過全面開展就業幫扶工作和訪企拓崗活動摸清殘疾人和用人單位就業需求,利用新就業場景、新就業形態,加大“微崗位”開發力度,精準、高效、全面幫助殘疾人實現“家門口”穩定就業;同時,將文創就業與“社區微業”有機結合,鼓勵和支持殘疾人在社區內自主創業或靈活就業,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融入。截至目前,通過多元化形式,全市城鄉殘疾人新增就業417人。
注重“三項服務”,勤協調、提質效
深化高校殘疾人大學生“一人一策”幫扶服務。落實“一對一”幫扶責任制,將就業狀況調查核實、就業服務檔案建立完善、職業能力測評、跟蹤回訪融入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就業幫扶全過程。
優化企業“三送”服務。針對繳納高額殘保金的企業主動上門開展“三送”(送政策、送人才、送服務)活動及走訪拓崗活動,鼓勵用人單位積極開發殘疾人就業崗位,持續深化“崗位找人、上門指導”服務。
規范提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服務。開展定點康復機構規范提升,圍繞制度流程、專業技術、檔案管理等核心內容開展殘疾兒童康復專業技術人員規范化培訓。充分利用全國助殘日、愛耳日、殘疾預防日等殘疾人節日節點,線上線下開展殘疾預防知識宣傳和康復救助政策宣傳,擴大宣傳面和知曉率,呼吁社會關心、關注殘疾兒童,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濃厚氛圍。
市殘聯將定期通過媒體、官網等渠道公布民生實事進展情況,讓公眾了解并監督實施效果。重點完善閉環落實機制,對落實情況進行系統梳理、總結工作、查漏補缺,跟蹤推進,力爭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