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尹
Wang Yiyin
2001 年生于福建廈門;2023 年畢業于華中 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現工作、生活于廈門
文物
紙本水墨
46×74cm
2024
“星叢”系列專訪
王奕尹:
我深信每一顆塵埃
都蘊含著三千大千世界
庫藝術=庫:能向我們介紹一下你的成長經歷嗎?
王奕尹=王:我個人感覺我的成長經歷沒有什么特別值得圈點的地方,但我可以對我的求學歷程做一個簡單回顧。雖然父母都是學美術出身,但我其實在初中畢業前都沒有打算學習藝術,對這方面也幾乎是一無所知,直到2015年看到陳丹青的節目《局部》第一季,一下子像打開了新世界大門。尤其是講民國女畫家那一集,印象很深,最后一幕定格在丘堤先生畫的窗外風景,此時片尾曲緩緩響起,伴隨著丹青老師慢慢地吐出一句“我仿佛看到了上海早已失去的表情”,我整個人瞬間被帶入到那個情境里去了,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第一次感受到藝術好偉大。后來整個中學階段都在很饑渴地閱讀中外美術史相關書籍,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看畫的審美能力,就這樣到了高二去北京參加集訓?,F在回頭看,我的集訓老師在訓練上對我們的引導顯得十分關鍵,當時幾乎各大畫室都忙著畫聯考照片,我的老師卻特別嚴格要求我們去寫生真人和向大師學習,他經常打趣說他對學生的要求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莫奈馬奈,雖然只是一句玩笑話,但這些練習無疑也補充了我對美術史的認知。
暗黑生物
紙本水墨
60×75.5cm
2024
上大學后我多了一個新愛好:密集地觀看展覽,全國各地跑,并且在大學其中一門課的老師的啟發下自己總結了一個通過看展快速增加知識儲備的“思維導圖看展法”,即把每一次展覽(尤其是參展藝術家數量多的,如美術文獻展這類展覽)的索引當作目錄,在展后一個一個藝術家地去搜索相關文章進行閱讀,能在短時間內迅速了解不同藝術家的創作面貌和背后觀念;平時我也特別喜歡看書,自稱“人文社科雜食動物”,我的大腦像一頭餓獸,每天都需要大量攝入能帶來啟發的知識??赡芤舱且驗檫@兩個小愛好,我在大學頭兩年不知不覺已經在建構個人的知識體系,對我日后的創作很有幫助。
紙本水墨
63×22.5cm
2023
一直舞到世界盡頭
紙本水墨
25X33cm
2023
庫:你認為這些經歷對你的創作有什么影響?
王:上面提到的,我的求學經歷一方面鍛煉了我的審美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構建了個人知識體系,我認為這兩點是至關重要的。一個藝術創作者的能力和技法可以在大量的實踐中得到改善,但良好的審美和認知更有助于我們的創作走得更遠。
紙本水墨
180x97cm
2024
庫:你何時開始想成為一個藝術家的?家人支持你嗎?
王:我相信大家最開始想學美術都懷揣著一個“藝術家夢”,我也不例外,因此如果非要追溯時間節點的話應該就是在中學。但后來隨著年歲增長逐漸意識到現實是很殘酷的,學習專業并不是為了變成藝術家,能順利就業就很不錯了,畢竟這年頭沒有面包很難談理想。我真正開始認真有這樣的想法倒是在本科畢業后——畢業創作的過程讓我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樂趣而非以往想象中的困難,不過對我來說與其說“藝術家”是一個職業,不如說更像是對某種狀態的描述,我希望自己能享受創作并用藝術家的狀態去生活。
我爸媽很尊重我的想法,我最好的朋友也一直給我加油。
誓言
紙本水墨
33.3×22.3cm
2024
庫:你近期一個系列是圍繞“光”而創作的,用水墨材料如何更好表達“光”?
王:我覺得水墨的其中一個優勢在于毛筆一筆下去包含的信息點非常多,而筆肚子的構造也導致它調一次顏色可以包含無數微妙的變化,這是無法人為干預的,在這一特性上“光”的存在本身就千變萬化,和水墨的變化多端一樣讓人著迷。另外個人認為水墨便于營造意境。
紙本水墨
42.5×33.5cm
2024
紙本水墨
75×60cm
2024
庫:水墨材料表現當下與個體相關的主題,你覺得這種材料的優勢在于?
王:水墨作為一種物質,本身肯定具備材料屬性。學國畫的人比較容易被“筆墨見心性”的說法吸引,可能放到當代語境下就和個體相關主題自覺聯系到一起去了。由于我自己在這一塊也還在摸索和實踐,因此比較難給出很確切的答復。
紙本水墨
90×97cm
2024
庫:作品《藍色系列》由大小不同的畫面組成橫向的呈現方式,這一系列背后有著怎樣的構思?靈感來自哪里?
王:其實這個系列的誕生完全是一場偶然,我有好多作品都是源于偶然。一開始畫的是那個后腦勺,后來發現這套配色可以繼續用,也算我心目中比較有宗教性的顏色,就發展成了組畫。靈感來源大多依然是文物,你看我畫的小兔子、翅膀或者人物形象也好,其實原型都是文物雕塑。至于大小不同,很多時候是因為構圖失誤,我采用裁切的方式隨機得到了一個相對舒服的畫面,現在看橫向排列的樣子倒有點像中間有一條無形的線在穿珠子。
(請橫向觀看)
藍色系列
庫:你的作品中有很多近乎抽象的畫面,是一種純粹的抽象語言嗎?這樣的作品之前會繪制草圖嗎?
王:會很抽象嗎?我好像在畫的時候也沒有刻意去考慮語言,我理解的畫面中比較抽象的部分更接近于放空狀態下的一種自由表達。對我而言還沒有想要走到純粹的抽象,但如果未來畫面在這個方向上牽引我往后走,我會很樂意做出新的嘗試。
下一個問題,我畫畫幾乎不打草稿,我習慣保持一種原始的繪畫沖動,小稿反而有點束縛我;也可能有點兒“賭徒精神”在身上,每一次動筆都想著只有一次機會。
陳師曾《息翁玩具圖》
庫:談談你的繪畫《古歡》是如何致敬陳師曾的作品《息翁玩具圖》的?
王:這是我的本科畢創,也是我所有創作的起點。靈感來源于前一年的六一節在微信推文上刷到陳師曾的《息翁玩具圖》,畫中的維納斯水墨石膏像和傳統的民間玩具讓我感受到一種“對話性”,有所啟發,于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嘗試將古代文物和現代的一些懷舊玩具進行并置。在畫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小的事物如跳棋、彈珠等等,雖然遠遠地看不出是什么東西,但也能成為整體畫面的一個加分項:不要輕視微小的事物,而受到“芥子須彌”觀念的影響,我深信每一顆塵埃都蘊含著三千大千世界。
古歡1
紙本水墨
69×180cm
2023
庫:你從傳統藝術之中挖掘到了什么?
王:古人骨子里的浪漫、智慧和想象力、對待生命的態度和對這個世界的各種奇妙思維。
庫:近期對你影響深刻的藝術家或老師是誰?
王:藝術家李帆老師,以及本科指導過我的曹遠平老師,兩位都很重要,分別在不同階段對我有深刻影響。
庫:你讓自己堅持創作的內驅力是什么?
王:和自己對話,記錄自己的狀態,深入認識自己。
古歡2
紙本水墨
69×180cm
2023
庫:你認為藝術家在社會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你是否認同藝術家應該承擔超越個人欲望的責任和使命感?這種責任和使命感體現在哪些方面?
王:信息的制造者和傳播者,而且藝術家會帶領觀眾關注他(她)想讓人關注的點,如果一個藝術家的作品影響力足夠大,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感具有必要性。幾年前看過司建偉老師用玉米做的一系列作品,一直沒忘掉,我覺得他的例子就很有代表性,可以直接用來回答這個問題。在一篇采訪里他也提到過“在我的創作中,每件作品似乎都在抵抗著自身原有的屬性,對物重新審視、探究與思考”,結合他“一半城里人、一般農村人”的成長經歷,以及對玉米這一材料的使用——“玉米是我的化身,正經歷和體現著我真實的生活狀態。它們為了在城里扎根,不得不在夾縫中生存”,再就是他借助作品探討的農村土地流失等問題,他認為藝術家有責任為社會發聲——“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很多物體已經失去了它們原有的屬性,而這個物為什么會脫離原有的屬性?可能是當下的社會環境造成的。有些事情藝術家或許改變不了,但還是有責任提出來,讓大家意識到,進而去思考”。藝術或許是無用之用,但它可以表達。
洪荒
紙本水墨
75×60cm
2024
庫:在追求藝術的路上,您是否曾面臨過外界的壓力、質疑或者誘惑?您是如何應對的?
王:好像還沒到我能面臨這些的時候(笑)。當然外界的聲音總會存在,有益的批評值得被珍藏。之前看到過一句話:不論你處在什么位置,總有仰望你的人和俯視你的人,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好好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慢慢充實自己,哪怕做得不夠好的也是寶貴的經驗和嘗試,沒有白走的路和無用功,等做好了自然就會被大家看到。
神女
紙本水墨
58×95.5cm
2024
庫:在當今這個藝術被日益消費化和娛樂化的時代,您如何看待藝術作為真理媒介的可能性?藝術中追求真理的價值是否依然重要?
王:這個問題我還是持樂觀態度的。還是要對人類有信心,那些注定要接近真理的人,必然會和真理不期而遇。
混沌
紙本水墨
75×60cm
2024
庫:2025年你有什么展覽或項目計劃?
王:年前在798的瀚藝術空間參加了庫藝術主辦的群展,新一波系列化創作也在按部就班地醞釀當中,希望2025年能有更多的展出和合作機會。
“映射的藝術:九位藝術家的繪畫” 展覽現場
北京798瀚藝術空間
2025
五一假期特別活動
“色彩繪畫“創研工作坊即將啟動
“在色彩中探索繪畫新的可能性”
國內外導師攜手構建一個獨立的繪畫體系
Rediscovering Color, Transcending Oneself
色彩繪畫
創研工作坊(第四期)
導師陣容:
馬樹青、英格麗·弗洛斯(德)、黃拱烘(德)
線下工作坊啟動時間:
2025年5月1日
授課方式:
線上理論教學 + 線下實踐創作 + 跟蹤創作點評
線下授課地點:
課程亮點:
從繪畫觀念、色彩理論到個體獨立創作,體系化的課程設計,助力成員全面提升藝術創作能力。
全階段成員權益:
- 參加本期工作坊舉辦的線上成果展,展示個人作品;
- 加入“色彩繪畫”師生專享交流群,與導師及同行深度互動;
- 參選“色彩繪畫”年度主題展覽,獲得更多展出機會;
- 獲得由庫藝術教育與“色彩繪畫”研究中心共同頒發的結業證書;
- 優先獲得現場參與《庫藝術》舉辦學術主題論壇活動的現場席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