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遺憾的通知大家,受美國對中國67%關(guān)稅(劃去),104%關(guān)稅(劃去),125%關(guān)稅(暫定)的影響,今天的瘋狂星期四V我50將改為V我(50+50*125%)=112.5,立即生效,望周知。”
剛打開社交軟件就被這條惡搞梗戳中笑點,差點沒憋住。
“要不…中午去V個112.5?”我沖隔壁同事挑眉。
“我正好囤了圓筒券,買一送一,今天到期。”她秒懂。
我嘴角差點咧到耳朵根。
圓筒,我們這代人冰淇淋的代名詞。雖然肯麥圓筒早過了2塊錢的時代,肯德基甚至“叛變”搞起了花瓣筒,但在這個27℃的晚春周四中午,能趁午休溜出去吃個圓筒,還是能讓我笑出魚尾紋。要知道,當(dāng)我們還沒做牛馬的時候,放學(xué)能吃根圓筒,就是就是頂級幸福。那時候哪有什么奧利奧、抹茶,大人愿意買一個2.5塊錢的雙旋(原味+巧克力)都得是考滿分才有的待遇。
原味圓筒是永恒的王者。它用2塊錢的價格,買一送一的勾引,塑造了我童年對“高級”冰淇淋的全部認(rèn)知。前兩天看《牛奶是個文明史》還看到里面有介紹意式冰淇淋Gelato —— 雖然意大利gelato和美式圓筒是冰淇淋界兩大分野,但里面對“牛奶”贊美卻是共通的:牛奶,歷史與人文凝萃的乳白史詩…當(dāng)口腔溫度融化冰淇淋的那一刻,封存的美妙滋味瞬間綻放。
那口濃醇的奶香在舌尖化開的滋味,誰懂啊!
我倆決定先不急著回辦公室,像小學(xué)生一樣,坐在開著空調(diào)的肯德基,看窗外行人頂著烈日匆匆走過。她照例選了新口味,我則萬年不變地點了原味。
“我小時候可精了,”我咬了口自己的原味圓筒,開始自爆黑料,“每次買之前,都會特響亮地喊一聲’姐姐好’,就為讓那些大學(xué)生小姐姐多看我一眼。我覺得,她只要看我可愛,就會手抖多打點。”
“你這算什么,”她立刻接招,"我有次拿到手,先猛啃了一口,再用舌頭碾成掉地上的樣子,回去跟小姐姐假哭。"
"成功了?"
“肯定啊。雖然我覺得她大概看出來我是裝的。但我真的有眼淚出來。”
我其實早記不清第一次吃圓筒的情形了。我們這代人,似乎從小就和奶味冰淇淋綁在一起:從五毛錢的小布丁,到奶香十足的冰磚,再到代表”奢侈品”的夢龍…相比之下,肯德基麥當(dāng)勞的圓筒都算后來者。
但不得不說,現(xiàn)打圓筒冰淇淋帶來的快樂,在當(dāng)時是前所未有的——看著奶白色的螺旋在蛋筒里緩緩成型,仿佛專為你一人定制。我們天真地以為這是”現(xiàn)做”的,會奶味更足,香氣更濃,以至于連吃的時候都格外虔誠:用舌頭小心翼翼把冰淇淋壓進(jìn)筒底,就為確保自己可以吃到最后一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