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時,膠州灣畔涌動著創新發展的春潮。今年2月17日,一場面向膠州全市企業家召開的“匯報會”拉開了該市蛇年重點工作大幕。會上,膠州市委、市政府向企業家們詳細匯報了各條產業賽道招商引資揭榜掛帥工作方案,同時,誠懇回應了企業家們關心的區域產業轉型方向、地方如何賦能企業發展、改進提升政務服務等問題,以期將政府的“想法”與市場的“辦法”打通,凝聚起建設創新型產業體系的合力。
回望膠州市發展歷程,這種面向企業、面向市場的開放胸襟,塑造了該市強壯的經濟骨骼——作為山東半島制造業重鎮,膠州工業基因深植血脈:全部41個工業門類中31個在此扎根,規上工業企業突破千家、穩居全省同級城市首位,鋼結構、食品加工等“六大地標”產業在全國領跑。
這是在智能化時代到來之前讓膠州人引以為傲的發展成就。而眼下,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科技創新和區域競賽已如火如荼,面對新技術對未來城市格局產生深遠影響,膠州能否再次踏準時代節拍,以“二次創業”的魄力重構發展坐標系?
答案伏脈在膠州市萬千家大大小小的企業中。在該市智能家電重點項目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生態園內,AI技術早已滲透在諸多生產環節,智能交互引擎成為其核心競爭力之一;尚處成長期的歐開智能系統公司,仿造人體骨骼關節,成功研發出球關節智能機器人,多項參數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專攻精密部件的老牌企業豐光精密,實現人形機器人領域03-32型全系列諧波減速器的量產能力,多款產品填補國內微型高精度機器人關節器件空白。
創新發展的另一條故事線,正沿著膠州傳統優勢產業續寫。為幫助體量占據全國第一的鋼結構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膠州市引導主力企業共同搭建“鋼剛好”產業互聯網平臺,解決鋼結構行業數智化水平低、成本高、利潤低等短板問題;作為全國最大的辣椒加工出口集散地,膠州辣椒業開啟產業鏈出海新模式,在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國,當地農戶手握來自膠州的辣椒種植訂單,用先進的膠州機械加工完后,再通過跨境貿易賣回膠州;傳統的家具制造業,通過龍頭企業源氏木語帶動,正由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轉型。
這是眼下膠州市正在探索的創新發展之路,它們可能是陌生的、崎嶇的,但富有冒險精神的膠州人知道,進步很少是一條直線,它通常是回環輾轉的。
聚勢,謀遠,奮進。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當好排頭兵,同心同向建設好現代化上合新區,這是膠州作答未來的試卷。“膠州市作為上合示范區核心區和臨空經濟示范區所在地,將用好兩大‘國字號’平臺,以創新型產業體系為主攻方向,以‘一鎮一業’為底座支撐,發揮鏈主企業作用,從存量找增量、以鏈主建生態,統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青島市委常委、膠州市委書記張新竹表示。
△青島市委常委、膠州市委書記張新竹
1
推進創新型產業體系的底氣與信心
記者:今年年初,膠州市率先出臺了落實青島市“10+1”創新型產業體系的路徑打法。膠州市將如何扎實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
張新竹:青島市委把握當前產業演進脈絡,創造性提出“10+1”創新型產業體系,這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具體實踐。為推進落實好創新型產業體系建設,膠州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發力:
一是發揮平臺優勢,吸引頭部企業落地。抓創新型產業體系,首先要抓頭部企業,他們是關鍵核心科創資源的掌握者。前期,我們搭建了魯港科技合作創新中心、上合國際樞紐港、空港綜保區等高能級平臺,這是我們招引行業頭部企業的底氣所在、信心所在。依托這些平臺,我們與諸多“國字號”頭部企業進行了對接與合作,下步將推進中棉上合棉花數智物貿產業園、中國供銷集團進口冷鏈中心、中國郵政集團青島綜合處理中心等項目招引建設,合力解決產業鏈供應鏈痛點堵點問題。比如,鏈接中國物流集團資源,推進央地合作產業園項目,建設大宗商品供應鏈基地及結算中心、綜合性應急物流保障基地、小宗糧食交易市場等,打造國內業態齊全、功能完備的物流園區。
二是發揮鏈主企業優勢,構建集群發展生態。鏈主企業掌握著大量科創資源、商脈資源,在創新型產業體系構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圍繞承接青島市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重點任務,我們確定了各重點產業賽道招商引資方向,由59家鏈主企業揭榜掛帥,圍繞一、二、三產重點領域,吸引集聚一批創新能力強、支撐帶動作用大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目前,已經制定了年度招商計劃,形成了擬鏈接、擬簽約、擬落地三張清單,共梳理出66個擬鏈接項目、58個擬簽約項目、88個擬落地項目,下步將聚焦重點產業組建專班,由24位膠州市級干部、59家鏈主企業掛帥招商,實現一個產業、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打造集群發展產業生態。
比如,智能家電產業由我擔任鏈長,產業將以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生態園項目為龍頭,重點推進玖星精密等10個項目,帶動新材料、高端壓縮機、芯片等核心配套領域項目集聚,力爭2025年產業集群規模達500億元;綠色食品產業以益海嘉里食品產業園為龍頭,加快推進龐仕國際、福興祥預制餐食產業園等41個項目,力爭2025年產業集群規模達350億元。
三是發揮本土科創企業優勢,發力“一鎮一業”。膠州有12個鎮街,每個鎮街結合自身比較優勢,都明確了主導產業,成為了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布局的承載地。比如,鋪集鎮以全國實木家具行業龍頭——源氏木語為鏈主,建設科技創新園區,打造源氏木語國內唯一的現代化智慧分撥基地,構建智慧物流、現代化倉配一體化物流體系,集聚100余家配套加工企業,帶動現代家具全產業鏈產值年均增長50%左右,2024年產值達到300億元。
下步,我們將以“一鎮一業”為場景,用好國家工業母機創新研究院上合分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實施“智改數轉”行動,加快“木語云”產業創新大腦、鋼結構“鋼剛好”產業大腦等共享制造創新平臺建設,推動鍛壓機械、鋼結構等優勢產業擴能提質、做大做強。
2
地方發展需緊跟時代浪潮
記者:膠州市已經集聚了一批高質量的大項目、好項目,在落地過程中,如何推動這些項目建設、投產、達效?
張新竹:我們將健全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機制,從畝均稅收、科技含量、投入產出比等維度,建立項目評價體系,統籌抓好資金、土地、手續審批等要素保障工作,制定優化營商環境“十條”措施,全力打造“無事不擾、有事快辦、特事特辦、一管到底”的營商環境。
資金方面,探索“金融+產業”“金融伙伴”“金融問診”等服務模式,健全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創新“園區貸”“供應鏈金融”等金融產品,持續優化金融供給生態;土地方面,走內涵式發展路子,大力盤活低效廠房、空置樓宇等存量資源,并通過“數據得地”、工業用地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限出讓等方式持續優化土地資源配置;
手續審批方面,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牽引,深化“提前告知”“并聯審批”“代辦服務”等模式,助力項目拿地即開工、驗收即辦證、竣工即投產;服務企業方面,我們廣開渠道收集辦理企業訴求,研究制定整體性系統性解決方案。推進“綜合查一次”聯合執法,深化“包容審慎監管+柔性執法”改革,讓企業安心經營、舒心發展。依托“工賦上合”惠企e家云平臺,完善“政策找人”機制,推動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達快享”。
此外,今年是上合示范區綜合改革開局之年,待綜合改革方案批復后,將在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合作等領域落地實實在在的改革舉措,含金量很高,具有重要示范意義和引領價值。膠州市作為上合示范區核心區域,必將能享受到綜合改革釋放出的紅利,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
記者:“DeepSeek時刻”是否給膠州市帶來啟示?
張新竹:DeepSeek、宇樹科技等企業的成長經歷不僅為膠州提供了寶貴經驗,也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地方發展需緊跟時代浪潮,搭建科創平臺,導入科創資源,厚植企業創新土壤,膠州市將從以下四方面持續發力:
一是在發揮平臺優勢上持續發力。國際化科創交流平臺的搭建,可以為地區創新引入“活水”,開拓地方企業發展視域。去年,香港科技園公司與上合控股集團共建的魯港科技合作創新中心揭牌啟用,我們將積極發揮魯港科技合作創新中心作用,推動香港科研成果與本地企業深度對接。同時,鼓勵膠州本土的軟控、中集、大牧人等領軍企業加強關鍵零部件、核心設備等技術攻堅,建立企業主導的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平臺等,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形成“技術研發—場景應用—市場推廣”的協同生態。
二是在壯大耐心資本上持續發力。高科技企業的成長離不開地方成熟的資本生態。我們將發揮上合創投風投基地、產投集團等平臺作用,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用好10支總規模53.66億元的在管基金,加快設立產業并購母基金、S基金,培育壯大“母基金+子基金”的多層次產業基金叢林,鼓勵企業在科技創新、綠色能源、高端制造等領域進行長期投資,推動形成“國資領投+項目落地+股權退出”的良性循環。
三是在強化政策供給上持續發力。我們正在謀劃制定《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為來膠創新創業的企業、人才等科創主體提供研發創新、科技金融、創新創業、國際合作等全方位的政策保障。
四是在強化人才支撐上持續發力。科技創新離不開人才支撐。我們已經發布了系列政策,讓各類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下步,還將統籌謀劃好如意湖周邊、教育片區、青年湖片區等“引流片區”規劃,引進一批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
3
全面提升旅游承載力,做大文旅消費
記者:去年10月和今年1月份,膠州先后落地上合國際免稅城、宋城演藝絲路千古情兩個重磅文旅項目。為何文旅產業基礎相對薄弱的膠州能夠吸引來這些項目?
張新竹:膠州之所以能夠吸引上合國際免稅城、宋城演藝絲路千古情這兩個重磅文旅項目,主要得益于三個方面獨特優勢:
一是國家戰略優勢。隨著上合示范區和臨空經濟示范區兩大“國字號”平臺加速起勢,膠州已然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為我們帶來了豐富的國際資源和無限的市場潛力。特別是,通過上合示范區商旅文交流發展中心的建設,機場“雙樞紐”合作的持續深化,國際客貨航線的不斷拓展,吸引了上合國際免稅城、宋城演藝絲路千古情項目的加速落地。
二是文化底蘊優勢。膠州擁有三千年古國積淀、兩千年城市建置的厚重歷史,現存的文化遺址就有城隍廟、板橋鎮、市舶司、高鳳翰紀念館等等,深厚的文化底蘊、悠久的人文歷史是吸引項目落地的重要因素。
三是交通區位優勢。膠州海河湖交匯、陸空鐵聯動,9條軌道交通和6條高速公路貫穿境內,膠東國際機場261條空中客貨運航線、145個國內國際航點通達全球。特別是我國過境免簽政策優化后,膠東機場入境外籍人員數量超35萬人次、是2023年的2倍,2024年旅客吞吐量2618萬人次、增長22%,今年還將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可為未來文旅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記者:兩大項目今年將有何進展?下步將如何承接消費流量,全面提升城市旅游承載力?
張新竹:目前,我們已經與中免集團、宋城演藝建立了常態化溝通對接機制,推動兩大文旅項目盡快實施。其中,上合國際免稅城項目正在加快推進,研究爭取上合特色免稅購物政策,做好免稅消費業態布局儲備,力爭6月底前取得更多階段性成果。絲路千古情項目計劃近期開工,建成啟用后將借助豐富的舞臺表現形式與現代化舞美設計,以“絲綢之路”為紐帶,集中展現上合組織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多元文化與地域特色,為游客帶來沉浸式的東西方文化交融體驗。
圍繞承接好免稅城、宋城流量,激活全域文旅消費,下步我們將從優化交通配套、提升管理服務水平、打造旅游消費動線、促進全域旅游標準化四個維度,全面提升城市文旅承載力,助力青島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在優化交通配套方面,提速上合大道、融合大道等干線路網施工,加快上合示范區換乘樞紐建設,配套建立區域交通導視網絡和智慧客流管控系統,打造集地鐵、中運量、常規公交為一體的“三網融合中心”和集旅游大巴、常規公交、出租網約車、私家車綜合換乘為一體的“旅游換乘中心”。
在提升管理服務水平方面,結合消費、文旅、會展等優勢資源,以流量引入為切入點,發揮上合之珠、上合大廈、建國飯店“鐵三角”作用,科學布局酒店、商業等配套,更好滿足會議會展、國際交流、商貿、文旅等活動需求。
在打造旅游消費動線方面,以兩大文旅項目為引爆點,結合艾山風景名勝區、大沽河生態旅游度假區、少海國家濕地公園等存量文旅資源,系統性謀劃高品質旅游動線,全面展現膠州城市的多元魅力。
在全域旅游標準化方面,研究制定中長期規劃,建立全域旅游標準化體系。特別是圍繞餐飲標準化,挖掘膠州地方飲食文化特色,設計不同檔次、不同類型的地方餐飲小吃,積極開發上合特色餐飲項目,打造膠州餐飲品牌。圍繞購物標準化,將膠州特色農副產品、上合國家特色產品等納入旅游購物特色商品體系,開發上合特色文創產品和旅游購物商品,打造“上合有約 膠州有禮”文旅IP。
來源:青島主城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策劃制作
責編:老兵
新聞爆料/ 微信搜索
dzwgyq0008
免責聲明:本微信公眾號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發布的文章、圖片等版權歸作者享有。文章所網絡采集的圖片、視頻等并非文章主要要素,僅作輔助參考;轉載作品、圖片如有作者來源標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提供原創憑證及友情提醒并聯系小編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