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4月11日消息(記者 潘頔) 4月10日,三沙市海洋保護區管理局舉辦愛鳥周主題科普 宣傳 活動。活動以“我的家在南海”為主題,旨在進一步倡導島礁駐島干部職工、漁民群眾愛鳥護鳥意識,保護島礁生物多樣性,推動三沙生態文明建設。
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上午,永興社區的廣場上擺放的 鳥類科普宣傳 展板, 吸引不少過往漁民群眾駐足觀看,大家邊認真觀看展板上有關鳥類知識的科普內容,邊用手機拍照記錄分享。工作人員還通過發放宣傳手冊、分享三沙海鳥故事、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細則等方式與漁民群眾互動,進而提升大家對島礁鳥類的認知,促使大家共同參與到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好家園的行動中來,為保護三沙生態環境保護貢獻。
“在海邊散步時,經常能見到白色的鰹鳥在周圍伴飛,它們已經成為大家駐島生活的好伙伴,我們會盡個人所能保護好島礁環境,在日常教學中也會教導島礁的孩子們愛護鳥類、保護鳥類,守護好鳥類朋友們的棲息地。”三沙市永興學校教師周欣欣說。
漁民群眾認真觀看展板。主辦方供圖
鳥類作為生態系統的“晴雨表”,對維護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平衡意義重大。三沙生態資源豐富,碧水藍天的自然環境、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成為候鳥遷飛的重要停歇區域。近年來,三沙市海洋保護區管理局通過健全保護體系、強化監測預警以及加強宣傳教育等舉措,不斷加強島礁鳥類保護工作。
“鳥類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保護它們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的鳥類在三沙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活動參與者則紛紛表示。
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據了解,西沙東島目前是我國最南端的鳥類自然保護區,擁有我國唯一、世界上第二大的紅腳鰹鳥繁殖種群分布區域,數量超過萬只。除紅腳鰹鳥外,三沙各島礁上還棲息有白鷺、牛背鷺、黑腹軍艦鳥、中杓鷸、白胸苦惡鳥等超60種珍稀鳥類,它們的存在共同筑起了奇異多姿的島礁鳥類世界,讓三沙充滿了靈動的野趣,同時這些在島礁繁衍生存的鳥類作為生態系統中重要的指示類群,也及時反映著島礁環境的變化情況。
三沙市海洋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王韜表示,近年來,三沙通過對島礁鳥類種群實施監測、加強宣傳教育等舉措,進一步營造島礁愛鳥護鳥的濃烈氛圍,讓更多公眾自覺投身于鳥類保護行動中,為三沙的生態環境添磚加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