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匯總本周醫療行業新鮮事~
1. 啟動”數字生理人“建設,會對臨床有何影響?
近日,中國廣州國際生物島迎來了一個劃時代的科研項目——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的啟動建設。
這一設施的核心目標是通過人工智能和高精度技術,構建一個能夠模擬人體細胞全生命周期動態演化的“數字生理人”。
這一技術的突破,將為臨床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幫助。
(掃碼進入醫生站APP,瀏覽完整新聞)▼▼▼
2. 職業技能大賽到底是"榮譽勛章"還是"無形枷鎖"?
急診室的掛鐘指向凌晨兩點,李護士在處置完第9個醉漢嘔吐物后,終于能在更衣室打開備賽題庫。
手機屏幕照亮她浮腫的眼袋——這是她連續第37天在值班間隙背誦《急救操作指南》。
上海某三甲醫院的走廊里,這樣的場景正隨著醫療應急技能大賽的推進不斷復現。
當公眾為獲獎者的精湛技藝喝彩時,鮮少有人聽見白大褂下壓抑的嘆息。
(掃碼進入醫生站APP,瀏覽完整新聞)▼▼▼
3.“中藥調酒”流行,究竟是科學還是亂象?
中藥調酒作為一種新興的飲品形式逐漸流行,尤其是在餐飲和酒吧行業中。然而,這種將中藥與酒精結合的方式是否真的具有保健功效,還是僅僅是一種營銷噱頭?
(掃碼進入醫生站APP,瀏覽完整新聞)▼▼▼
4. 孤獨癥小孩超200萬,如何為“星星的孩子”點亮希望?|世界孤獨癥日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孤獨癥日,這一天的設立旨在提高公眾對孤獨癥的關注,消除誤解,為孤獨癥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近年來,中國孤獨癥兒童的患病率持續上升,據多方數據統計,目前我國0至14歲孤獨癥兒童的數量可能已超過200萬,甚至達到300萬至500萬之間,這一數字每年以近20萬的速度增長。
(掃碼進入醫生站APP,瀏覽完整新聞)▼▼▼
本文來源|醫學界綜合整理
責任編輯|夢琳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