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隨著AI戰和關稅戰的逐漸式微,美國在國際競爭中還可能采取以下多種手段,所以大家還需十分謹慎。
1、經濟領域
? 金融戰:美國試圖通過金融手段削弱中國企業與美國資本的聯系。一方面,通過制度改革,為中國企業赴美上市融資制造障礙;另一方面,通過行政命令,直接干預美國資本對中國相關企業的投資。
? 產業政策:對內實行產業政策,加強產業復興。例如,通過《通脹削減法案》對符合條件的清潔能源設施和項目給予額外的稅收抵免優惠,試圖促進鋰、鎳、鈷等關鍵礦產供應鏈的重塑。此外,美國還啟動“區域技術和創新中心”競賽,聚焦人工智能、先進計算硬件和軟件、量子信息科技等核心技術產業領域,推動美國本土的科技產業發展。
? 貿易保護主義:除了關稅戰,美國還采取其他貿易保護措施,如設置非關稅壁壘,對進口產品進行嚴格的技術標準、環保標準等審查,限制外國產品進入美國市場。
2、科技領域
? 技術出口管制:美國商務部產業與安全局將眾多中國高科技企業納入實體清單,全面加強對華技術出口的審查,限制關鍵技術、零部件及產品對中國出口,以阻遏中國的技術可獲得性。
? 投資審查:美國通過改革外資審查制度,全面加強對中國企業赴美投資的審查,阻止中國資本獲取美國的先進技術。
? 構建“民主科技聯盟”:美國試圖聯合其盟友,共同對中國進行科技封鎖和限制,構建所謂的“民主科技聯盟”,以維護其在全球科技領域的霸權地位。
3、網絡與輿論領域
? 網絡戰:加強對網絡空間的軍事化利用,通過網絡攻擊、數據竊取等手段,干擾和破壞其他國家的信息系統和基礎設施。
? 輿論戰:利用其在國際媒體和輿論領域的優勢,對中國進行抹黑、造謠和輿論攻擊,試圖影響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態度和認知。
4、軍事與安全領域
? 軍事同盟與軍事部署:美國不斷強化美日、美韓等軍事同盟,在中國周邊進行軍力部署,加強軍事存在,對中國進行軍事威懾。
? 軍事挑釁與“準軍事戰”:美國在中國周邊頻繁進行軍事挑釁,如“抵近偵查”、售臺武器、支持“臺獨”分子等,試圖通過軍事手段牽制和打壓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