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公開的會議現場,美國上將和馬斯克正在面面相覷,會場里突然鴉雀無聲,空氣凝重得幾乎能結出冰來。
這是5年前發生在美國的真實故事,在2020年的太空前景的研討會上,一位名叫約翰·湯普森的美國上將突然詢問已經成為美國首富的馬斯克,“如何打敗中國”?直接把這位商業大佬整不會了。
一時間,會場里的空氣仿佛瞬間凝固,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著這位科技狂人的回答。
而馬斯克沉思了片刻,隨后給出的答案讓在場所有人都陷入了思考。
他沒有談論航母戰斗群,沒有提及核武庫規模,而是說出了一個讓這些軍事戰略家們始料未及的真相:唯有“激進創新”,美國才有一線生機!
馬斯克的回答可以說是戳破了美國軍方人士腦袋里的最大幻覺:美國的軍事優勢可以讓他們永保霸權。
要知道,在現代這個軍事時代,大國之間的直接軍事沖突已經變成了一場沒有贏家的游戲,可美國人卻還保守地執著于“輸贏成敗”。
中國擁有的軍事力量足夠將美國打敗,可是中國卻沒有像美國那樣“恃武而驕”,在世界舞臺上橫行霸道充當世界警察。
要知道,在過去幾年中國在軍事領域的進步有多么驚人:中國海軍艦艇的年產量是美國的232倍,導彈生產能力是美國的300%,無人機產能更是達到美國的5倍。
眾所周知,美國的崛起是以戰爭為基礎的,在二戰時期,美國憑借工業和軍火一舉成為世界霸主,他們通過向世界販賣武器賺得盆滿缽滿,也因此美國才更在意武力在經濟中的作用。
可如今,隨著世界共同發展和趨向和平,美國的這個優勢越來越弱,他們所掌握的工業優勢,正在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轉移。
這是美國所不期待看到的,也是因如此美國才更加在乎成敗吧。
不過就像馬斯克說得那樣,美國要想打敗中國,似乎也只有“激進創新”這條路可走了。
未來,中美兩國的競爭不在真槍實彈的戰場上,而在實驗室和科技園區里。
原來美國的科技高出中國一大頭,可是隨著美國發展的重心轉向到處打貿易戰之后,中美在關鍵技術領域的懸殊越來越大。
這里有一組數據,完全能說明問題:5G專利中國占34%,美國僅14%;人工智能論文引用量中國已超越美國;量子通信中國保持領先。
就連美國封殺華為的結果,也變成了加速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自主化進程。
作為世界經濟一哥,美元的霸主地位也正在遭遇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中國隨處可見的移動支付,在美國還沒有得到普及,中國的數字貨幣進展已經遙遙領先,而美國人還在盯著美元要跟石油掛鉤。
雖然美國一而再地對中國挑起貿易戰,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對于中國的依賴更加明顯,許多中國商品、抗生素甚至軍火生產所必須的稀土,美國都離不開中國制造。
美國處處都想高人一頭,可這一系列的戰略失誤卻耽誤了自己的前程,不可謂是得不償失。
馬斯克曾經說過,當他們還在軍事基地上花費萬億時,中國正在用基礎設施投資構建全球經濟網絡,隨著中國“一帶一路”經濟宏圖的展開,中國投資項目的紅點已經密密麻麻覆蓋了亞非拉大陸。
作為一個把自家產業已經放到中國發展的成功商人,馬斯克的眼光比其他美國人更客觀。
馬斯克非常清楚中國和美國的社會制度,在中國迎接他的是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而這一點是他在美國所得不到的。
中國的社會制度決定了中國人可以持續長久的規劃一件事,而美國卻要被選舉周期綁架,連五年后的規劃都難以持續,這種長遠規劃的能力,才是真正可怕的競爭力。
馬斯克自己的經歷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證明: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建設速度是美國工廠的三倍,這就是體制效率的差距。
面對著如此巨大的差距,馬斯克所說并不是空穴來風,美國也唯有“激進創新”才能發展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新道路,不過這也是靠概率才能行的,畢竟美國這種充當世界警察的做派,已經讓他們耗盡精力,無暇再踏下心來搞經濟。
馬斯克的回答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真相:美國最大的威脅不是中國,而是自身的體制僵化和戰略短視,這也許才是馬斯克的忠告。
參考資料:
美軍方稱中國造艦產能是美國的232倍,數據是真的
2023-09-17 09:36·金羊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