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清晨,北京朝陽區盒馬鮮生的理貨員小張推開超市卷簾門時,手電筒的光柱里飄著細密的灰塵。
他愣在原地——昨夜還堆滿蔬菜的貨架,此刻只剩下幾片蔫黃的菜葉黏在塑料筐底。“見鬼了?”他嘟囔著掏出手機,工作群里炸出99+條消息:“西直門店告急!”“望京店礦泉水搶空!”
三公里外的物美超市,退休教師周阿姨正把第十包速凍水餃扔進購物車。“媽,咱家冰箱塞不下了!”女兒拼命按住推車。
“你懂什么?”周阿姨劃開朋友圈,指著一條“河北物流中斷”的短視頻,“上次這么傳的時候,白菜漲到二十塊一斤!”她的指甲在屏幕上敲出脆響,像在給一場無形的恐慌打拍子。
此刻,北京市商務局的應急指揮中心亮如白晝。大屏顯示新發地市場實時數據:蔬菜日供2萬噸,較昨日還增80噸。
副局長老林抓起話筒:“所有商超啟動三級補貨,配送車輛啟用應急通道!”他扭頭對宣傳科長苦笑,“這幫人怎么就不信,咱們的儲備夠吃半個月?”
心理學教授鄭明在出租車里刷到超市空貨架的照片時,正趕往電視臺做緊急訪談。“典型的群體性焦慮。”他對司機說,“就像2020年搶雙黃連,2023年囤鹽——人一害怕,就想抓住點什么。”車窗外,幾個外賣騎手頂著漸強的風勢,電動車后座捆著山高的礦泉水箱。
深夜23:17,美團騎手小王在朝陽北路摔了第三跤。保溫箱里裝著某公司給員工搶購的30份自熱火鍋,包裝盒已被雨水泡軟。“這單配送費加價五倍。”他抹了把臉上的雨水,“可要是風真把樓吹塌了,吃火鍋頂啥用?”
4月12日日出時分,第一批補貨卡車碾著積水駛入城區。周阿姨發現冰箱里融化的餃子粘成一坨,而盒馬APP上新鮮蔬菜正在秒殺。
電視里氣象專家解釋:“本次大風過程平均風力6級,與臺風性質不同...”她突然想起昨夜高價買的“防臺風膠帶”,此刻正滑稽地貼在紋絲不動的玻璃窗上。
(本文基于2025年4月北京大風天氣引發的搶購潮創作,核心數據引自北京市商務局通報及新發地市場監測數據,群體心理分析參考社交媒體傳播案例,商超應急機制細節取材自物美、永輝等企業響應措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