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狐”隆美爾。
他被希特勒一手提拔,予以重任,戰功無數,甚至獲得對方親自頒發的 “騎士十字勛章”,后面更是一度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
但這位元帥,晚景卻非常凄涼。
別看他死后希特勒還專門為他舉辦了國葬,但事實上,真正讓隆美爾走上死亡之路的人,就是希特勒。
這二人之間究竟有什么糾葛,希特勒又為何非要逼死隆美爾?
初入軍營
隆美爾可以說是天生的軍人。
為什么這么說呢?
早在一戰期間,隆美爾就因為卓越的表現獲得了四枚軍功章,要知道1891年出生的隆美爾,在一戰時才是個20多歲的小伙子。
到了1918年,不滿三十歲的隆美爾就成了集團軍的參謀,由此可知,隆美爾的確非常適合從軍,至少,在軍隊里的表現,是非常出色的。
1918年一戰結束的時候,德國戰敗投降,這件事對于隆美爾的軍旅生涯算得上是一次不小的打擊。
因為在此之前,表現出色的他已經擔任集團軍的參謀,要知道,參謀是能夠直接與集團軍的司令這一級別的人物直接交流的。
如果,一戰不是德國戰敗,或許借助這個跳板,隆美爾就已經起飛了。
但遺憾的是,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戰敗的德國,很多高級將領自然也會在一戰結束后遭到清算。
所以,在隆美爾在一戰結束之后不久就被調去步兵團,擔任連指揮官,到了1919年才正式被任命為連長。
從1919年一直到1929年,整整10年的時間,雖然隆美爾被調動過幾次,但這10年的時間,幾乎沒有任何升遷,大多數時候都只是一個連長的角色。
如果是普通人,連續10年原地踏步,可能也就選擇離開軍隊,去謀取其他的營生了。
但是隆美爾卻一直堅持著,直到1933年,在這一年,他晉升了陸軍少校,并擔任營長。
也就是說,整整14年的時間里,隆美爾僅僅有過兩次小小的晉升,想想看,整個德國有多少營一級別的單位,這個時候的隆美爾實在是算不得出色。
開掛時刻
真正讓隆美爾的人生開始轉向高速起飛的時刻,其實出現在1934年。
因為這一年,他遇到了一個影響他一生的貴人,這個人就是臭名昭著的希特勒。
希特勒在1933年成為德國的總理,從而開啟了他對德國的統治。
盡管在1934年的時候,他的權力還遠未達到巔峰,但此時,擴張的獠牙已經伸出。
常言道,“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
當隆美爾在這一年見到希特勒的時候,真的是時來運轉,再加上天降貴人戈培爾的推薦。
隨后的1936年,隆美爾成為希特勒警衛部隊的指揮官。
別看這個警衛部隊的級別不高,規模沒有多大,但這個崗位天然的接近的是希特勒,只有希特勒最信任的人,才能夠在安穩的坐在這個位置上。
由此可知,隆美爾在這一刻起,已經逐漸的開始介入希特勒的核心圈子了。
而隆美爾在軍隊里沉浮數十年,到了這個時候,他也變得更加善于抓住機會。
他知道,雖然自己已經非常貼近希特勒的核心團隊,但如果沒有一些能拿得出手的東西,還是很難真正躋身核心。
因此,在1937年,隆美爾把自己寫的《步兵進攻》這本書給出版了。
這部書是隆美爾幾十年的從軍生涯的總結性質的一部書。
書里詳細的記錄了一戰以來的若干經典戰術以及分析,而且還用了不小的篇幅講述一個人從啥也不懂,成長為一代名將的心路歷程。
最關鍵的是這部書非常契合的寫了幾個大篇章,強調進攻,強調指揮官要身先士卒,強調戰爭要出其不意和迅速突破。
這幾點,完全突破了原有的陣地戰的思維慣性,而帶來了一個狂熱的和更加具有侵略性的戰術思想。
這部書既是一本記述戰術思維的教科書,也體現了隆美爾的指揮特點,要知道,當時的希特勒一直在尋求擴張,而這本書中的戰術思維,實在是太對希特勒的胃口了。
有了希特勒的欽點,隆美爾的人生就像是開了加速器一樣,1938年還擔任了維也納新城軍事學校校長。
原本他十數年不曾晉升一次,到了1939年之后,每一年都在有若干次的晉升,更為關鍵的是,隆美爾的崗位越來越重要。
例如在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的時候,隆美爾的角色還不是指揮軍隊打仗,而僅僅只是負責希特勒的警戒工作。
但是到了1940年的時候,他就開始擔任閃擊法國的先鋒的角色。
開始指揮第7裝甲師獨當一面,負責突破馬斯河向瑟堡發展攻勢的任務。
而此前就說過,隆美爾是一個極其善于抓機會的人,在對法作戰的過程中,隆美爾不但表現的非常英勇,事事身先士卒,關鍵的是,隆美爾的戰績實在是太好了。
六天推進350多公里,繳獲物資、俘虜士兵無數。
第 7 裝甲師憑借此戰,還得到了一個“魔鬼之師”的稱號。
更為關鍵的是,隆美爾在法國作戰的過程中,完美的踐行了他在《步兵進攻》這部書中反復提到的出其不意和進攻迅速的思想。
盛極而衰
后來,人們對隆美爾最熟悉的莫過于他在北非地區的戰績,在利比亞,隆美爾的戰績十分輝煌,原本在非洲,德軍面對英軍是很吃虧的,一度陷入到被動的局面。
這讓希特勒非常頭疼,因此在1941年,隆美爾空降利比亞,成為非洲軍總司令。
隆美爾不來則已,到了非洲之后,立刻就扭轉了戰局。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非洲軍在隆美爾的帶領下越打越厲害,原本占據上風的英軍可謂節節敗退,到了1942年初的時候,英軍已經基本退出了利比亞,不得不退守埃及。
實話說,如果戰局繼續維持這個格局,那么北非可能會完全陷入隆美爾之手,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隆美爾獲得了“沙漠之狐”的稱號。
不過,到了1942年的時候,局勢已經不是隆美爾一個人,能夠憑借戰術來決定勝負手的了。
因為當時,納粹德國的局面已經開始逆轉,當時,在蘇德戰場,德國已經開始處于下風了,在進攻莫斯科失敗之后,德軍就開始陷入被動。
因為蘇德戰場的失利,讓整個德國對外擴張的步伐陷入了停滯,想想看,主戰場歐洲都遭遇了阻擊,遠在非洲的隆美爾自然就更加艱難。
當時,一個很重要的情況是,德軍的非洲方面軍開始面臨補給不足的問題。
這使得隆美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但先是輸給了法國的柯尼格將軍,隨后又在11月在阿拉曼輸給了蒙哥馬利。
自此以后,北非的戰局開始收縮。
眼看著蘇聯戰場越打越被動,北非戰場也開始收縮,這個時候,隆美爾已經意識到屬于德國的高光時刻結束了,戰爭持續下去的結果是注定的,那就是失敗。
這讓隆美爾的內心產生了巨大的波動,失敗對于隆美爾來講,并不是不可接受的,畢竟一戰的戰敗國就是德國,但隆美爾卻不想看著自己的戰友在炮火中丟掉性命。
因此隆美爾開始想要把非洲軍撤回德國,但是這個做法,讓希特勒大發雷霆,此時,希特勒已經對隆美爾大為不滿。
希特勒萬萬沒想到,隆美爾竟然是最先在心底里后退的那一個。
雖然此后,隆美爾依舊擔任重要職位,但很顯然,隆美爾已經無法得到希特勒完全的信任了。
而兩個人隔閡的爆發點,是隆美爾向希特勒建議投降。
為什么隆美爾會提出這個建議?
是因為隆美爾已經預料到了當時的德國,贏下這場戰爭已經毫無勝算。
不管怎么說,希特勒對他也是有知遇之恩的,因此,他不想看到希特勒因為負隅頑抗而最終身敗名裂。
但是很顯然,隆美爾的惻隱之心,根本不會讓希特勒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反而讓希特勒對隆美爾更加不滿。
畢竟,隆美爾在軍中威望甚高,這樣一個天天勸自己投降的人,希特勒自然而然的覺得要么隆美爾已經喪失斗志,是個懦夫。
要么就是隆美爾已經投降,隨時有可能反戈一擊。
而隆美爾的投降主義傾向在被更多人知曉的同時,德國國內一些反對希特勒的勢力就開始利用隆美爾的這種情緒。
其中一些組織甚至開始接觸隆美爾,想要拉攏他,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刺殺希特勒,避免德國徹底走向不歸路。
隆美爾并不贊同這些反對派的做法,可終究還是被這些人拖下了水,當然后刺殺也是沒有成功。
希特勒對于當時的隆美爾,其一是不滿意他的投降主義傾向,其二是摸不住隆美爾真實的想法,對于這樣一位功高震主的高級將領,希特勒自然是防人之心不可無。
第三便是導火索,卷入刺殺事件這場政治風波,他的存在已經被希特勒視為威脅。
所以,隆美爾的死已經是注定的了。
很快,希特勒就派人控制了隆美爾,他給了隆美爾兩條路,其一是上軍事法庭,接受審判,其二是自殺,到時候希特勒會給他舉辦國葬,安頓家人。
隆美爾最終選擇了第二條路,以毒藥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事實上,隆美爾的結局,是因為隆美爾無法與希特勒保持一致,不管隆美爾是否有反叛之心,這對于希特勒而言都是威脅,完全是死局。
【免責聲明】:本文創作宗旨是傳播正能量,杜絕任何低俗或違規內容。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私信及時聯系我們(評論區有時看不到),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