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民勤縣紅砂崗鎮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綠化工程全面啟動。通過“技術植綠、全民護綠、長效管綠”的創新模式,構建起政府牽頭、專家護航、全民參與的生態共建格局,完成綠化面積3000余平方米,栽植各類喬木、果樹及景觀灌木1350余株。
運輸卸載分發苗木 盧武林 攝
春風送新綠,植樹正當時。在植樹現場,鎮村干部、林業技術人員與安置點群眾熱情高漲,有的揮鍬鏟土,有的扶苗填坑,有的澆水灌溉,各環節銜接有序、忙而不亂。經過大家共同努力,新栽植的樹苗迎風挺立,煥發出盎然生機。
紅砂崗林業工作區站技術干部柴宗權介紹說:“今天,我們在紅沙崗鎮地質災害搬遷點栽植了椿樹、國槐、桃李杏等各類苗木1350余株,下一步,我們將做好修剪、澆水、病蟲害防治等后期管護撫育工作,保障苗木成活率。”
栽植苗木現場 盧武林 攝
為提高樹苗成活率,紅砂崗林業工作區站技術人員采取“理論講解+現場示范”雙軌培訓模式,圍繞科學整地、規范挖穴、精準栽植、精細管護四大核心環節開展全程技術培訓指導。同步印發圖文并茂的《綠化栽植技術手冊》200余份,將專業術語轉化為群眾易懂的“操作指南”,使群眾“一聽就懂、一學就會”,確保樹苗的栽植符合規范,真正做到“栽一棵活一棵,種一片綠一片”。
目前該安置點春季新栽苗木澆水管護工作正有序推進。紅砂崗鎮將建立“技術員+住戶”結對幫護機制,完善全民參與管護格局,定期回訪檢查成活情況,及時處理問題苗木,并將綠化管護納入村規民約。后續將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載體,將苗木養護與主題黨日、志愿服務、“最美庭院”評選等活動相結合,激發群眾參與熱情,提升搬遷安置點生活品質,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動能。
苗木修剪管護 盧武林 攝
紅砂崗鎮干部王曉娟表示,紅砂崗鎮將進一步擴大植樹造林覆蓋面,重點推進鄉村道路、村莊周邊等區域的綠化美化工作,構建點線面結合的綠色生態網絡,讓綠色成為紅砂崗鎮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記者:盧武林)
編輯:李筱
審校:周旦
責任編輯:閆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