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的節(jié)日,承載著對勞動的禮贊、對創(chuàng)造精神的傳承。值此佳節(jié)之際,我們以“筆墨贊勞動·丹青頌時代”為主題,匯聚當代書畫名家的精品力作,通過藝術(shù)語言歌頌勞動之美、弘揚時代精神。
勞動是文明的基石,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核心力量。本次展覽以書畫為媒,匯聚藝術(shù)之力,禮贊勞動精神,藝術(shù)家們以筆墨抒發(fā)對勞動的贊美,用丹青描繪時代的輝煌。作品既傳承中華書畫的筆墨精髓,又融入時代脈搏,展現(xiàn)勞動精神與藝術(shù)創(chuàng)新的深度融合。
值此展覽,向所有勞動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愿藝術(shù)與勞動共舞,繪就更加絢麗的時代畫卷!
藝術(shù)家簡介
蘇京凌,著名畫梅高手,書法研究生,師于王鏞先生,畫梅師古出新,自成面目,用筆豪放大氣,古拙生棘,收放自如,師古法,出新意,人品畫作合一天趣有道,朱砂梅花雅拙,百看不厭,世人稱他簫關(guān)一枝梅,同道親叫老梅先生,法名弘九。
樸拙見真性風骨鑄藝魂
——記著名畫家蘇京凌
至古文人者,必當是書畫雙絕,缺一不可。像如今的蘇京凌先生,便就是這樣一位真正具有書畫深功的文人。在當今這個“展覽至上”的時代,多數(shù)人的書畫造詣早已與風骨二字漸行漸遠,只求作品能夠在藝術(shù)市場上博得高價,為此萬般努力。但蘇京凌先生卻不同,他從不寄希望于所謂的市場,而是能獨守清寂,唯以心論作書畫,不隨波逐流,旨在遠離喧囂,讓作品可以在靜穆中自然生發(fā)出“無為”之趣。此正如古人所云:“文則數(shù)言乃成其意,書則一字已見其心,可謂盡得簡易之道也!”
觀先生筆下梅花,迥異時人媚世之作,而是素紙生輝,自有一派天然野趣。而先生獨鐘于“四君子”題材,也是因他甚愛梅之高潔清逸、剛毅不屈,恰與其文人風骨相契合!眾幅臘梅,筆墨純粹,以枯筆寫就虬枝如鐵,而花開處卻又見挺秀之姿,疏影橫斜間層次分明,去盡浮華,獨存蒼健,一樹寒梅,儼然是士夫氣概之寫照!細品此佳作,觀者恍見宋元遺韻重現(xiàn),可在至簡至純中見得一片澄心。恰如古詩云:“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不慕繁華,不逐時好,獨守一份文人雅士的超然意境。此非畫梅,而是畫其胸中逸氣也!
在書法上,蘇京凌先生也是別有一番書氣。初觀其作,鐵線篆的筋骨錚然可見,然他并非是徒求其婉轉(zhuǎn)流暢之態(tài),而是能融入隸法的金石氣象,使線條如斧鑿刀刻,可以在蒼勁雄渾中透出高古之韻。細細品讀,正是取法秦漢而自出機杼,氣象獨樹,饒有古意!而從文化角度來看,先生能在書法上屢有所獲,也是他對“筆墨當隨時代”這一真詮的體悟結(jié)果。先生不僅是找到了古典法度與個性表達的完美契合點,更是有為當代書壇樹立了一種卓爾不群的新典范。觀之,如見千載文人風骨在現(xiàn)代的重生,書寫大家風范,此譽實至名歸!
樸拙見真性風骨鑄藝魂,從翰墨出新到寫意蘊情,不得不說,蘇京凌先生是真正參悟了書畫同源之理。其寫意之作,盡得心源活水;翰墨之跡,俱顯師古通變。欣賞蘇先生書畫,如品春茗——素韻滌塵,清氣盈懷,正是對應(yīng)了古人“養(yǎng)浩然之氣”的至高境界。以簡馭繁,去偽存真,也是將書畫詠懷的千古玄機參得透徹!行文至此,體會頗深,結(jié)尾也有一語相贈:樸拙其形,藏巧于拙,方得大味若淡!
著名書畫藝術(shù)評論家田繼學
2025年4月12日書于北京
作品欣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