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中講:“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與人來往,關系再好,也不能太過天真單純,應時刻小心謹慎。
尤其是親家之間,兩家本無交集,是因兒女婚事才締結的緣分。
相處時,需要真誠坦蕩,但亦不可毫無防備,讓自家吃虧,兒女受累。
無論和誰做親家,都要記得留4個心眼,這不是心機,而是遠見,別不當回事!
1、諾不輕許
《弟子規》有言:“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
不管是談婚論嫁,還是婚后交涉,親家少不了會提要求。
比如:彩禮嫁妝、房子車子、幫忙帶孫、請求扶助……
但在允諾之前,一定要具備判斷力,充分考慮各種因素。
超出能力范圍的事,不合義理的事,千萬不要輕易許下諾言。
一方面,你越是好說話,對方很可能越會索求無度,獅子大開口。
本應該兩家一同出錢出力,但最后重擔大部分都壓在自家的肩上。
一方面,做人,要將誠信置頂,一諾千金,說話算話。
只要是答應親家的事,就要辦到,承諾對方的話,必須兌現。
如果礙于子女的情面、兩家的關系,就草率隨意地大包大攬。
結果力有不逮,自家口碑大傷,兒女顏面無存,還讓親家低看一眼。
所以,想張嘴主動承諾時,或是當親家有求于你,都要實事求是。
有能力就幫忙,沒能力就直說,背棄諾言遠比言而無信更難堪。
對親家,諾不輕許,恪守誠信,不僅不會被怪罪,反而愈顯鄭重與誠懇。
2、財不外露
《治家格言》中講:“財者,帛也。帛者,蔽也。蔽不可輕示于人。”
吃酒紅人面,財帛動人心,自家的錢財,切記不可輕易在外顯露。
尤其是親家面前,更要收起炫耀欲和顯擺心,對家中財產守口如瓶。
或許能讓對方高看一眼,可往往還會激發出人性中的貪婪與復雜。
畢竟,親家間難免存在貧富差距,關于錢的事,能少說就少說。
如果自家富裕,露財會傷及親家的自尊,造成誤會,引起不悅。
如果自家不如人,張揚得意又必然惹人笑話,顯得底氣不足。
甚至親家得知你真實家底后,日后有困難找上門,幫還是不幫皆是一樁麻煩。
橫豎都會影響兒女小夫妻間的感情,增加親家間的隔閡,關系變得敏感緊張。
管好自己的嘴,守住自家的財,保持低調,懷有謙卑,兩家關系才能純粹長久。
3、熟不逾矩
常言道:“親家登門,不值半文。”
親家常來常往,日漸熟悉,說明彼此明事理、識大體。
即便如此,親家之間的關系,既非泛泛之交,也非至親至愛。
最好的相處之道,就在于熟不逾矩,保持恰到好處的分寸感和邊界感。
倘若越過邊界,言行無度,很可能導致矛盾叢生,引起雙方家庭的對立。
特別是自以為熟,就干涉對方的家事,追問對方的隱私。
清官難斷家務事,即便你是好心好意,也會讓人反感厭惡。
倘若你介入后事態惡化,甚至會被指責成“始作俑者”,有口難辯。
夾在中間的兒女,也會陷入兩難境地,為平衡兩家的關系費心費力。
如果是親家主動找你尋求幫助,你也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可以提供溝通的平臺,而不能輕言建議與決策。
親家,本是互不相干的兩家人,因為孩子才有了交情往來。
平日相處中,保持適當的距離,以兒女的小家為重,方是為人父母的遠見。
4、孝不張揚
《初刻拍案驚奇》中講:“自古妻賢夫禍少,應知子孝父心寬。”
養出孝順的孩子,是父母最深的慰藉和福氣。
子女結婚后,逢年過節過生日,大多都會給錢送禮,聊表孝心。
或是父母身體不適,生病住院,也會忙前忙后,盡心盡力照顧探望。
但自家和親家之間,兒女很難時時一碗水端平,多多少少會存在差別。
所以,別在親家面前過度強調己方孩子的孝心,以此贏得優越感。
你得到的孝順更多,親家聯想到自身,難免心里會不舒服、不平衡。
進而責備小兩口的不夠公平與周到,為孩子帶來不必要的爭執和困擾。
甚至提出過分的要求,讓子女被迫“表演孝心”,耗費更多的錢財與精力。
子女的孝順,在于心意的可貴,而不是源于外人的肯定。
千萬不要存著攀比心與計較心,對親家張揚孩子的孝順有加。
身為父母,通達人情世故,體諒親家感受,維護兒女利益,才不會辜負孩子一片孝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