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贏的1924篇原創文章,持續日更,做一個特懂營銷的創業者。
咱這年代,朋友圈就是塊金字招牌。您瞧那賣茶葉的姑娘,早晨曬露珠滴在茶尖,午后發竹編茶簍里的嫩芽,晚上點著香爐給客戶斟茶。三天下來,誰還能分清她賣的是茶葉還是詩情畫意?可不,這年頭人設值千金,光吆喝"買一送一"早成傻大黑粗的買賣了!
老張頭修鞋攤子擺在槐樹下四十年,從前是"補鞋五毛起",如今手機殼上貼著"非遺傳承人"。您問為啥?就因他每天戴頂瓜皮帽,旁邊支個小黑板:"今日修復:張愛玲的高跟鞋"。過路的大學生掏出手機一拍,第二天全系師生的皮鞋都堆在他腳邊。瞧瞧,這不就是人設的魔力?
想在朋友圈織出金絲網,得先回答三問:我是誰?我在干嘛?我在哪兒干?
我認識個賣蜂蜜的劉大哥,每天清晨穿紅背心蹲在油菜花田,左手舉著草帽,右手捧著蜂巢,身后是黃澄澄的花海。配文就仨字:"今天甜"。有人質疑:"你這不就是擺拍?"劉大哥笑:"您見過假花能拍出真蜜蜂?"如今他家的蜂蜜罐子,早成城里人搶著囤的"春日限定"。
再看那賣書的馬大姐,每天拍自己在舊書店淘書。左手舉著《人間失格》,右手指著書脊上的貓爪印,身后是落滿灰塵的書架。有人笑她:"滿屏灰撲撲的,誰愛看?"馬大姐卻說:"您要的是干凈書,我要賣的是帶故事的書。"——您猜怎么著?那些被她擦去貓毛的舊書,轉手就被文藝青年捧成"有呼吸的孤本"。
人設不是包裝,是把日?;畛啥巫印N夷情_鎖匠表弟,每次上門服務必穿白襯衫,脖子上掛把老式黃銅鑰匙,干活時嘴里還念叨:"這鎖芯啊,跟人的心思一樣,得用點巧勁兒。"客戶樂了:"您這哪是開鎖,是開心理課!"——結果呢?他名片上的"開鎖"倆字,早被客戶改成"解心鎖"。
有人問:"擺拍不累嗎?"您倒不如說這是在"造夢"。我見過賣豆腐的王二,每天推著獨輪車,身后跟只土狗。發圈時他給豆腐塊起名"云片""雪魄""玉脂",配文:"今日限量:能咬出初戀味道的北緯30°晨露"?!鲁抢锶藫屩I啥?就是那塊比超市便宜兩塊的"晨露"!
記住這三板斧:
我是誰?——賣的不是貨,是人。劉大哥是"油菜花守望者",馬大姐是"舊書復活師"。
我在干嘛?——別光曬結果,曬過程!王二推車的汗珠子,老張頭補鞋時飛舞的線頭,都是活廣告。
我在哪兒干?——場景是最大的濾鏡。油菜花田、舊書店、槐樹下,比任何美顏都管用。
最后提醒:別貪多!您學那蟬,三年不露面,一鳴驚人;別學那麻雀,嘰嘰喳喳倒把窩給晃散了。朋友圈一天三更不如三天一更——等您把日?;畛蓜e人眼里的詩,那訂單怕是要從手機里溢出來了!
我是贏銷參謀大贏,每天只研究一個事,那就是賣賣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