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能生產寬體飛機的航空制造公司,只有少數幾個,因此中國能研發民航洲際大飛機,才會這么震撼。第一款自己研發的國產洲際大飛機,C929發動機,是重要的亮點,而且喜訊頻傳的商飛集團,關于C939機型的研發消息也傳來了。
自從我國攻克國產飛機技術難題,逐漸交付C919客機,穩定提升產能,這款大飛機就進入國際視野,讓很多國家都非常關注。西方甚至害怕中國的高端制造成為國際市場的競爭機型,拖延適航證,試圖阻攔中國的飛機進入國際市場。
商飛集團并沒有被外界的阻撓擾亂節奏,而是穩定推進C929的研發進程,這款寬體客機,要比C919的技術國產化率更高,幾乎能達到90%的零部件比率,都達到國產化,尤其是國產的發動機,竟然能直接裝配國產的長江2000型發動機,這讓國際社會更是驚訝萬分。
這款寬體客機的研發歷程,也是幾經波折,當初和俄羅斯合作,要一起研發寬體客機,俄羅斯也要解決自己的短板技術問題,從中國團隊學習復雜的航電系統技術,能夠通過合作共享技術獲得提升,從而讓俄羅斯的航空工業,也能夠借此機會補齊短板,實現快速的提升專業技術。
但是我國提出希望能和俄羅斯共享發動機技術,俄羅斯能提供PD-35型新型發動機的技術共享時,俄羅斯團隊顯然猶豫不決。
按照俄羅斯方面的私心考慮,如果能夠讓中國像采購C919客機的發動機一樣,按照進口的整機計劃進行采購,俄羅斯是愿意出售這款新型航空發動機的,如果說俄羅斯要坦誠拿出這款發動機的技術資料,以及提供整機的安裝調試和后期共享數據及維護工作的話,俄羅斯的顧慮還是很多,至少內部意見不統一。
再加上當時西方不斷施加壓力,各種挑撥關系,甚至造謠抹黑等各種手段都用盡,讓俄羅斯也對研發大型寬體客機未來的發展前景,充滿消極的看法,當時俄羅斯正好也經歷了進口的大飛機零部件被卡脖子,只能拆解新飛機上的部件進行維修,導致損失很大,類似這樣的問題,讓俄羅斯意識到,就算經歷千辛萬苦研發成功,如果使用西方提供的零部件,依然會存在供貨的不確定性,不知道什么時候一卡脖子斷供,就影響了飛機的生產進度。
同時西方還在拖延中國首款飛機C919的適航證,而俄羅斯也明白,西方要是作對使絆子,這個問題要解決,也是經歷很漫長的時間才能有結果。
俄羅斯還有一個難題就是經費不足,繼續投入研發成本,很是捉襟見肘,因此在綜合原因的影響下,最終俄羅斯和我國商飛合作的CR929寬體客機項目,就京過年友好協商,中途停止合作。西方媒體甚至猜測,一旦俄羅斯團隊撤離,中國也難以堅持繼續研發,說不定寬體客機項目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世界上觀望的國家吃驚地發現,中國商飛決定獨立完成對這款飛機的研發和建造,確定更名項目為C929寬體客機,由我國團隊獨立完成,這個消息也是讓西方媒體再一次炸窩,甚至網絡上各種猜測,紛紛討論中國是否能獨立研發成功這款難度更大的寬體客機。
商飛集團預計研發的C929寬體客機,座席數量為290個左右,續航能力達到1.2萬公里,可以勝任遠程航行洲際之旅,跨越大洲大洋進行飛行。起飛總重為247噸,使用大量的特種復合新型材料建造,為整體的減重達到更好的效果,可以進一步節約燃油,提高運行效益。同時碳纖維和鈦合金材料的應用比,對標波音和空客的同類機型。
當中國的長江2000型國產航空發動機問世,經過高臺全科目測試之后,積累3000多個小時的評估數據,這些數據為研發寬體客機帶來決定性支持。
只有解決飛機的心臟問題,才能支撐飛機在遠程飛行時,具有更好的動能以及安全高效的保障,同時核心技術體系是我國自主研發,能夠掌控升級和生產的主動安排,對未來的發展空間,也有更大的優勢。
不僅如此,C939項目也傳來喜訊,打造出續航能力更強,載客能力更大,以及試飛原型機的建造工作都已經在落實中,未來和波音空客這樣的航空巨頭競爭,完全會憑借綜合實力勝出。中國的航空制造業,將會逐漸穩定打牢根基,面向世界提供更為優質的飛行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