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丁煒勇 李東 文/圖)4月9日,踱步于隆德縣渝河之畔,粼粼的河面仿若一面澄澈的鏡子,將藍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其中。成群結隊的水鳥歡快地在水草間穿梭嬉戲覓食。那蜿蜒綿亙數公里的生態步道上,晨練的市民身姿矯健,與游人共同勾勒出一幅熱鬧而和諧的畫面。這條往昔因嚴重污染被人們稱為“臭水溝”的河流,如今已華麗蛻變為國家級幸福河湖優秀范例,見證著寧夏隆德縣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征程中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隆德縣緊密圍繞自治區“1369”工作思路,創新性地搭建起“1 +2+12”制度體系,在城鎮、農業、工業三大領域同時發力,大力推進節水革命。城鎮供水管網漏損率成功壓減至9.1%,高達94%的公共機構成為節水型單位,與2020年相比,萬元GDP用水量大幅銳減24.3%;在農業領域,果斷調減低效高耗水作物種植面積達2000畝,精心建成高標準農田2萬畝,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升至0.7704,每年可節水220萬立方米;工業板塊表現同樣亮眼,規模以上企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1%,僅用5.2%的用水量便撐起14%的GDP貢獻,成功開辟出一條集約化發展的嶄新道路。
通過大力實施“兩縱四橫”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縣范圍內構建起了覆蓋5大流域,包含25座庫壩、13座蓄水池的三級水網體系,每年調配水量超過千萬立方米。積極創新運用尾水濕地凈化、雨水收集等先進技術,每年能夠利用非常規水資源81萬立方米,縣城再生水利用率達到44%,渝河生態流量保障100%達標。7個生態修復項目共新增治理面積5.4萬畝,水土流失治理率迅猛躍升至88.64%,生態紅利源源不斷地釋放出來:沿線鄉村旅游每年接待游客量突破200萬人次,農戶戶均增收954元。
隆德縣通過機制創新激發治水活力,在全國率先創立用水權收儲交易機制,精心開發出“節水貸”“水銀行”等特色金融產品,已順利完成水權交易4155立方米。成功建成西北首個數字孿生灌區系統,實現了對5.2萬畝農田的智能化管控,畝均節水38%、節肥42%、節省人力65%。多部門聯合執法體系更是實現了取水口計量設施的全面覆蓋,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排污口整治率雙雙達到100%。
“我們將進一步深化“四水四定”改革,全力推動水權交易市場化、數字治水智慧化、生態價值轉化多元化。”隆德縣水務局負責人表示,隆德縣正全力以赴將試點經驗轉化為可供全國借鑒的樣板,持續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注入全新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