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書法啟蒙”的正確打開方式
文/王文凱
教了這幾年的書法課,我一直都覺得書法的啟蒙應該從拿起一枝毛筆開始,當技巧練習足夠充分的時候才能去討論關于書法美學的問題。當看到林曦老師這套《給孩子的書法啟蒙》的時候,特別是她在書的開頭用雪泥鴻爪的故事,引著我的思緒進入到書法的世界,我忽然覺得自己用過往教書的經驗畫地為牢了。
《給孩子的書法啟蒙》不是一本書,而是林曦老師給大家講的一個故事。
誠然,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文字的書寫藝術,更是情感與智慧的載體。我會下意識覺得書法是門高尚、莊嚴的藝術,書法史就應該像很厚很笨重的字典一樣,鋪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字,一件一件講述著書法的變遷。
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猶如在圖書館聽到了黃鸝的啼叫一般,意外但出奇地享受。因為書中到處都是意料之外的提問,卻又在書法發展的情理之中。
這正適合作為一本啟蒙教材,帶領讀者從漢字的起源開始,用發問、解密的形式引導著讀者去探索書法的奧秘。
它用生動有趣的方式,為小朋友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書法世界的大門。同樣,林曦這本書讓我對書法又啟了一次蒙。書法不是史,而是故事;文字不一定都是黑色的,還可以有彩色的,甚至文字可以像“變形金剛”一樣,在不同的形態中有著不同的能量。
篆書的婉轉、隸書的舒展、楷書的規矩、行書的流暢、草書的狂放,這些抽象的概念通過形象的手繪插圖和風趣幽默的白話語言變得十分接地氣。在書里,牽絲引線變成了“麥芽糖拉出甜絲”——書法是有味道的,它是甜的。這些書體的演變過程被放置在可可愛愛的手繪故事本中娓娓道來,讓讀者在故事中感受到書法的生命力。
不僅如此,那些過往的書法家還會化身成為各種卡通小人,有瘋癲的張旭、求鵝的王羲之、吃飽了的楊凝式……斯人已逝,但并不意味著我們不能與古人通話,在書里最有趣的還要屬問答環節。用提問、回答的方式讓讀者看到了能做引體向上的顏真卿,貪吃的蘇軾等等。這套書里還有很多書家以及他們不曾被人看到過的性格。在這里,歷史不是枯燥的平鋪直敘,連黃鼠狼都有自己獨白的故事情節。
學書法為的是什么?技法書講的是把字寫好,書法史講的是過往經歷。很多人終其一生仍舊是個書匠,用功一些會變成一個很不錯的抄書匠。如果側重書法藝術,那就不會這樣,書法藝術是讓人快樂的,是可以寫出自己的特點的?!耙驗槟闶悄阕约?,有自己的樣子。所以你寫出的字,可以和別人不同。”書法不只有寫字,還有了解文字的秘密,體悟書寫的快樂,挖掘文房用具的特性。書寫是自由的,你也是,我也是。
一顆種子不會在第二天開花結果,但是如果悉心澆灌,在未來的某一天總會有收獲,對于學習書法來說“漫長是一件很酷的事”。對于小朋友們來講,書法可以是一種游戲,一種表達,甚至是一種陪伴。
書中提到的“雪花片片飄落”,用雪花的獨一無二來比喻每個人的書寫風格,鼓勵孩子們在書法中找到自己的個性。這種對自我表達的重視,讓書法成為小朋友們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在這個數字化的時代,毛筆書法的獨特價值愈發凸顯——它讓我們放慢腳步,感受筆墨與紙張的對話,體會傳統文化的溫度。
編輯 蘇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