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前月下得自在
——月下的詩畫人生
文 魏懷亮
在長沙岳麓山下的山水環(huán)抱間,藏著一方名為“唯月小院”的藝術空間。木籬圍合的庭院里,流水叮咚,花木繁盛。春日里,桃花簌簌落入硯池;盛夏時,蛙鳴聲聲伴著墨香。主人月下就在這里寫詩作畫,將生活譜寫成一首流動的詩,以一支畫筆丈量人情冷暖,用水墨與色彩構筑獨屬自己的藝術世界。
與月下相識已逾十載。最初,受詩人碧云和作家朱金泰之邀,在都正街的“巷尾時光”雅聚,由此與她結緣。初次見面,她寫詩作畫,愛茶亦愛小酌,文雅柔弱的氣質(zhì)令人印象深刻。后來,她遷居河西岳麓山下,依舊種花養(yǎng)鳥、吟詩作畫,日子過得閑適悠然。
月下的詩畫藝術,源于對生活本真的熱愛。早年在都正街的雅集上,她以“隨性落筆”的姿態(tài),闖入眾人視野。那時的她,雖文文弱弱,卻靈氣十足。正如著名作家何立偉先生所說:“她是素人畫畫,憑著感覺、天性與熱愛。”這份未經(jīng)雕琢的本能,成了她藝術創(chuàng)作的底色。搬至河西后,她的生活與藝術更為相融,民宿里的花草蟲魚、四季更迭,都化作筆下素材。她在《舊時光》散文集里寫道:“我只關心院子里的蓮花開了幾朵?黃瓜結了沒有?”對日常細節(jié)的癡迷,讓她的作品滿是鮮活的煙火氣。看她畫中瓶插的梔子花,花瓣上仿佛還凝著晨露;題在油茶花旁的“親愛的油茶,一邊兒結果,一邊兒開花”,把植物生長寫成了情詩。她的詩,“風把云揉成絮/我把日子揉成詩” ,以女性的細膩,捕捉時光里的細碎美好; 她在《不寫荷花詩,愿做湖邊人》個展中的水墨荷花作品,墨色氤氳間,既有文人畫的清雅,又帶著民間藝術的質(zhì)樸。就像她在畫展前言中所言:“每一幅畫都是一封情書,既是寫給自己,也是寫給世界的”。
月下的創(chuàng)作,始終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間找尋平衡。她深諳水墨之妙在于“水”與“墨”的對話,逐漸領悟用水之道,筆下畫面愈發(fā)靈動。她的人物畫,多以長裙女子為主,或簪花聽雨,或臨池賞荷,衣袂間奇妙地融合了魏晉風骨與現(xiàn)代氣息?!度宋柠惤贰睹廊速p荷圖》《詠蓮花》等作品,用重彩描繪妙齡女子,鮮艷的靛藍裙裾與水墨背景相互碰撞,既保留了傳統(tǒng)線描的流暢,又注入現(xiàn)代色彩的張力。畫中女子眉眼間的疏離與溫柔,恰似她本人的寫照——在熱鬧中保持靜默,在浮世里堅守本真。荷花是她筆下??停瑓s每畫皆有新意。早期的《風過荷池》,以淡墨勾勒荷葉輪廓,胭脂點染荷花,透著八大山人的孤高;近年新作《映日》,大膽采用潑墨技法,濃淡交織的綠色中,一朵朱砂荷花沖天而起,似要沖破紙面束縛。從“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的含蓄,到“接天蓮葉無窮碧”的酣暢,這不僅是技法的成熟,更是心境的升華。她曾說:“創(chuàng)作如蛇的蛻變,是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p>
在岳麓山下的小院,月下過著近乎“半隱居”的生活,大部分時光都在畫案與花草間度過。這并非逃避現(xiàn)實,而是一種主動的生命安頓。當多數(shù)人在都市洪流中追逐名利時,她漸漸參透“人生是場有去無回的旅行”,選擇在詩畫中安放靈魂。她的藝術,踐行著“悅己”哲學。畫展前言中那句“人生的后半場,我只做悅己的我”,道出了她創(chuàng)作的內(nèi)心追求。她畫的瓶花要擠滿畫幅,荷花要頂天立地,連題款都透著俏皮的煙火氣。這種“一意孤行”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正是她心靈的自然流露。在《月下詩畫2》中,她筆下的人物線條更簡練,墨色層次更豐富,詩與畫的呼應也更默契。那幅《暴雨打疼玫瑰花》,以濃墨渲染烏云,留白處幾枝玫瑰低垂,題詩“雷聲太響/我替你捂住耳朵”,將自然現(xiàn)象轉化為充滿溫度的生命關懷。從技法到哲思的跨越,印證了她“藝術是對生命的敬畏與慈悲”的創(chuàng)作理念。
“為荷而來·月下詩畫作品展”,是月下藝術生涯的又一次“重啟”。在展廳駐足,看她筆下的荷花在宣紙上綻放,讀她詩中“清風、明月與我,毛筆、宿墨、宣紙與我”的獨白,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位畫家的成長,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啟示。在快節(jié)奏的時代,或許我們都需要這份“花前月下得自在”的勇氣——不必追逐遠方,只需在方寸之間,用熱愛澆灌生命,讓藝術成為生活的注腳。
從都正街的“巷尾時光”,到岳麓山下的豐盈西里畫屋,她始終懷揣著對詩畫的赤誠,在喧囂塵世中,辟出一方自在天地。月下的畫案,不是與世隔絕的孤島,而是照見生活本質(zhì)的鏡子。當我們學會在一朵花開中看見永恒,在一滴墨痕里觸摸時光,或許就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花前月下”。她院子里的桃樹,春開花、夏結果、秋落葉、冬蟄伏,每個季節(jié)都自有一番自在模樣。而月下的詩畫人生,亦如這棵樹,不慌不忙,不矯不飾,在時光里慢慢生長出獨屬于自己的清芬。
作者簡介:魏懷亮,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第九屆理事、湖南美術館首任館長。
|免責聲明|
本文來自文章創(chuàng)作者,不代表“湘見文藝評論”的觀點和立場。
編輯|華 銘
編審|湘文達
組稿|湘文達
終稿|晨見聞
發(fā)稿|湘見文藝評論 編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