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原本意圖將大批中國產品放入對等關稅豁免名單,向中國展現出一種“示弱”姿態,借此為自己鋪就一條臺階,以便緩和雙方關系。中方并未領情,僅以一句“要求美方在糾正錯誤的道路上,再邁出更大一步”便輕松化解,令特朗普的如意算盤落空。面對這一尷尬局面,特朗普怒不可遏,隨即向盧特尼克下達指令,要用新招。
據鳳凰衛視報道,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節目采訪時表示,特朗普政府此前對包括手機及計算機在內的消費類電子產品豁免關稅,僅為暫時性行動,此類電子產品現已被納入半導體類別,特朗普政府現正針對半導體研究擬定特別關稅措施,具體細節或將于本周內公布。
僅僅過了24小時,4月13日盧特尼克竟然就在新聞媒體上透露如此消息,這只能表明一件事。
當前局勢表明,特朗普正持續通過試探性舉措評估中方立場。在意識到與中方直接對抗難以取勝后,其策略轉向"漸進式摸索",試圖在經貿摩擦中尋找突破點。
然而這一策略存在根本性缺陷:芯片、電子產品等商品僅占中美貿易結構的局部范疇,單方面豁免特定品類無法解決核心矛盾。此類措施的實質受益方仍以美國企業為主,無法改變雙方結構性失衡的本質。
眾所周知,美國科技產業擁有蘋果(手機電子領域)、高通、英偉達、AMD(芯片領域)等全球領軍企業,而這些企業的供應鏈高度依賴海外工廠生產核心零部件。若對相關商品實施關稅豁免,或將進一步增強這些科技巨頭在全球化競爭中的資源調配能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場博弈中持續保持戰略優勢。
特朗普政府的這一策略意圖已被中方洞察。目前,中方并未因美方釋放的“試探性緩和信號”而作出實質性讓步,其核心考量在于以下幾點:
首先,若中方迅速采取與歐盟類似的舉措,即對美國相關政策作出即時退讓,這實際上可能向美方傳遞出一個信號,即中方在此次貿易爭端中已顯露出疲態。一旦特朗普等決策者捕捉到這一信號,他們很可能會采取“趁勢追擊”的策略,進一步加大對華制裁力度。
因此,在做出此類決策時必須審慎行事,避免倉促行動,這本質上是一種心理層面的博弈。在任何形式的對抗中,心理戰術均會對局勢產生深遠影響。
中方對特朗普政府多變且難以捉摸的行事風格早有深刻認識。若中國貿然采取“同步決策”,特朗普極有可能得寸進尺,因此,這種“冒險”之舉斷不可行。
實際情況也驗證了這一點,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變幻莫測,其制定國家政策如同兒戲,既缺乏深思熟慮,又罔顧集體智慧,就連其親信也難以預料新政策何時會在特朗普的社交媒體上突然現身。
例如,此前特朗普曾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對部分國家的關稅暫緩90天,而當時他的貿易代表還在美國國會為其全球征稅政策極力辯護。
此次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再次調整,無異于重演“狼來了”的戲碼。如此反復無常的行徑,終將使美國逐漸失去盟友的信任,最終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當下,美國所施行之關稅政策,更似一種“精準打擊”式關稅。先是針對全球鋼鐵與鋁產品征收25%之“鋼鐵稅”,如今又欲對全球芯片及電子產品加征所謂“半導體關稅”。
無論美國當前所稱之“鋼鐵稅”、“對等關稅”、“半導體稅”,抑或未來可能出臺之任何新稅種,中國均將堅定不移,以堅定決心與無畏勇氣,對抗美國之關稅訛詐行徑。
如今,關稅戰主動權已落中國之手,中方有耐心與特朗普博弈。反觀美國,對等關稅實施后,美國商家發現加稅實際由他們承擔。有美國女商人因無法支付145%關稅,采購的中國貨物無法成交。特朗普啟動關稅戰后,超90艘中國貨船抵美,但因無人能承擔高額關稅,貨物無法接收。不少美國商人絕望,失去中國制造產品,事業岌岌可危。
美國《新聞周刊》最新民調顯示,特朗普支持率跌至上臺后新低41%,單周下跌5個百分點。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已超出經濟范疇,演變為規則主導權之爭。中方率先反制,并與多國及國際組織負責人會晤,展現應對美國“關稅訛詐”的決心,影響特朗普關稅決策。歐盟迅速與中國達成經貿合作共識,東盟也表示將聯合應對特朗普關稅措施。
中美關稅博弈實為“膽小鬼游戲”,先露怯者即敗,偽裝無用。特朗普已入此境,中方將反制關稅加至125%并表明“不玩數字游戲”后,他未稱中方讓步以結束貿易戰,轉而忙其他事務。特朗普上臺后一直渲染“美國大勝”,白宮官網甚至發文稱“50天50勝”,如今連自己的“贏學”都難以為繼,可見其政策失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