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市場份額僅 1.4% ,與頭部企業差距顯著。
?圖源 / 正力新能
文 / 王璟 編輯 / 楊倩
來源 / 儲能嚴究院
儲能嚴究院
在這里 ? 讀懂儲能
2025年4月14日,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正力新能”)正式登陸港交所,發行價8.27港元,開盤后市值達211.7億港元,成為江蘇常熟首家新能源領域獨角獸企業。
這家由福耀集團創始人曹德旺胞妹曹芳及前福耀玻璃高管陳繼程聯合創立的公司,僅用6年時間便躋身動力電池行業前列,其發展路徑與行業地位引發廣泛關注。
01
動力電池:
從行業黑馬到第九名,細分領域顯鋒芒
正力新能成立于2019年,憑借創始團隊在汽車零部件領域的深厚積累,通過收購整合江蘇塔菲爾等資源快速切入動力電池賽道。
盡管行業頭部已被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巨頭占據,但正力新能憑借差異化產品策略(覆蓋BEV、PHEV、HEV全車型)和性價比優勢,市場份額持續攀升:
裝機量排名:2022年位列國內第12位,2023年升至第10位,2024年進一步躍居第9位。
細分領域突破:在磷酸鐵鋰(LFP)動力電池市場,2024年裝機量排名一度沖至第二位(部分統計口徑顯示為第九),展現其在特定技術路線的競爭力。
客戶資源:與一汽紅旗、廣汽傳祺、零跑汽車等車企建立合作,前五大客戶收入占比超90%,雖彰顯客戶質量,但也暴露出集中度過高的風險。
財務表現方面,公司2024年實現營收51億元,凈利潤9101萬元,首次扭虧為盈,主要受益于碳酸鋰價格低位窗口期的成本控制。
但此前三年累計虧損超27億元,且動力電池業務毛利率長期低于行業龍頭(2023年僅5%,寧德時代為22.9%),顯示其盈利仍依賴外部周期性因素。
截至2024年3月,電芯設計總產能25.5GWh,計劃通過IPO募資擴大生產規模,但當前市場份額僅1.4%,與頭部企業差距顯著。
02
儲能業務:
增速亮眼,但占比仍低
正力新能近年來加碼儲能賽道,推出314Ah大容量儲能電芯(循環壽命達12000次),覆蓋發電側、工商業及戶儲場景,并與德業股份等企業合作拓展船舶儲能市場。
其儲能產品銷量從2022年的3.1MWh激增至2023年的751MWh,2024年一季度進一步增至115.9MWh,收入從180萬元攀升至4040萬元。
雖然正力新能儲能產品銷量爆發式增長,收入占比待提升。2023年儲能業務收入占比僅7.6%,遠低于動力電池的80.7%,短期內尚未成為業績支柱。
盡管正力新能成長迅速,但行業競爭也日趨激烈:
一面是巨頭擠壓,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占據超60%市場份額,正力新能需通過技術突破(如半固態電池研發)或差異化場景(如飛行器電池)尋求突圍。
一面是盈利可持續性的挑戰:低毛利率與客戶集中度風險可能制約長期發展,需提升技術溢價能力并拓展多元化客戶。
正力新能之所以成功上市,很大程度上是搭上了常熟市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的便車。2024年,常熟市新能源產業GDP突破3000億元大關,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當地政府積極布局,制定了宏偉目標,計劃到2025年打造出產值達1100億元的新能源產業集群。正力新能作為本土行業龍頭企業,或許正是在政策扶持的東風下,加速推進產業鏈整合、平步青云。
正力新能的上市堪稱“后發者”實現逆襲的典型范例。盡管在動力電池與儲能領域已嶄露頭角,但目前仍處于奮力追趕的階段。
面對行業內快速的技術迭代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正力新能能否在技術迭代與行業洗牌中持續突圍,將取決于其研發轉化效率、成本控制能力及市場拓展步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