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網約車王師傅是嘉興的一名滴滴網約車司機,已經從事了一年多時間。
3月25日下午2點40分左右,他接到了一個跨城訂單,從嘉興海寧許村到紹興越城區,全程68公里,訂單顯示一口價為92元。
王師傅表示,嘉興到杭州、上海和蘇州的路線,滴滴平臺都上線了跨城費,會自動疊加,但去紹興的路線卻沒有。出發前,他與乘客協商,提出60元的跨城費,但乘客沒有同意。
王師傅解釋說,他計算的成本是1塊錢1公里,68公里來回大約需要60元,他認為這是比較合理的費用。
由于乘客沒有同意協商的跨城費,王師傅在等待了5分鐘后,發現乘客取消了訂單。第二天,平臺通知王師傅違規了,理由是核查到他存在要求乘客支付過高的返程過路費,或其他違反平臺規則的行為。為此,滴滴平臺扣了王師傅12分的服務分,這直接影響了他的接單質量。
對于這樣的處罰,王師傅申訴過,但沒有通過。他嘗試模擬下單,發現同樣的訂單,扣除優惠券后一口價為120元,但他實際到手只有92元。王師傅認為,平臺的規則存在矛盾,讓他協商的是跨城費用,而不是返程高速費,這是兩個概念。
滴滴平臺客服回應稱,如果所在城市沒有開通跨城費,司機可以在行程開始前與乘客協商返程需要的高速費和路橋費,但協商的費用不能高于去程過程中,實際產生的高速費和路橋費的最高值。王師傅對此表示質疑,他認為平臺在玩文字游戲,沒有明確的標準。
王師傅表示,他理解平臺的規則,但認為平臺對未上線跨城費的城市的司機損失,沒有合理的補償。他舉例說,嘉興到杭州的跨城費用標準是30元到40元,但他認為這個標準不合理,因為路程可以不走高速。
為此,王師傅質疑平臺的規則存在“雙標”,平臺自己上線跨城費時可以不考慮是否走高速,但司機協商時卻必須走高速。
王師傅的遭遇引發了對滴滴規則合理性的討論。一方面,平臺需要平衡司機和乘客的利益,確保規則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另一方面,司機也需要在合理的成本范圍內提供服務。
王師傅的案例凸顯了滴滴平臺的規則,在實際操作中的復雜性和挑戰性。雖然滴滴的最終判責結果已經明確,無法更改。但王師傅仍然希望滴滴能夠重新審視規則,避免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
為此,在王師傅將此事件曝光給1818黃金后,記者將情況反映給了滴滴平臺,但截至發稿前,尚未收到滴滴的回復。
對于王師傅這樣的遭遇,你怎么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本文資料來源:1818黃金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