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收拾家里的老抽屜,翻出來一張泛黃的電話卡,上面"17951"幾個數(shù)字都褪色了。我捏著這張小卡片愣了半天神兒,忽然就想起了咱們齊齊哈爾人以前打長途電話的那些事兒。
記得那會兒我家還在龍沙區(qū)安智小區(qū)住著,要往哈爾濱打電話都得先撥17951。我媽每次給我姥姥打電話,都得扯著嗓子喊:"媽!我加17951打的,長話短說?。?然后就開始掐著表,生怕多說一分鐘就多扣錢。
那時候咱們這兒有個說法,叫"三分鐘親情"。家家戶戶都這樣,撥通電話先報平安,再說正事兒,最后緊趕著在三分半鐘之前把電話掛了——因為超過三分鐘就按兩個計費單元算錢。我家樓下小賣部的王嬸兒最精,每次給她在山東的閨女打電話,非得卡在2分58秒掛斷不可。
12593這個號碼就更逗了。咱們廠子里的工人都管它叫"省錢密碼",晚上九點以后打長途能便宜不少。我二叔在大慶干活兒,每次往家打電話都得等到晚上,就為了用12593。有一回他喝多了,八點五十就撥號,結果話費多扣了兩塊多錢,被我二嬸念叨了整整一個月。
那時候交話費都得去郵電局排隊。冬天冷啊,大伙兒裹著軍大衣在郵電局門口排長隊,一邊跺腳一邊嘮嗑:"你家上個月打了多少長途?""我家那小子往廣州對象那兒打,花了八十多!"現(xiàn)在想想,那會兒為了省幾塊錢話費,真是能想出各種招兒。
記得最清楚的是2003年冬天,我爺生病住院,我爸天天得往北京打電話問專家。那時候買IP電話卡都得去中環(huán)廣場那邊的營業(yè)廳,我爸就成箱成箱地買,一箱子五十張,每張能打三十分鐘。后來護士站的電話都被我爸打欠費了,醫(yī)院還特意給我們病房安了個插卡電話。
現(xiàn)在可好,我閨女天天抱著手機跟她大連的同學,一聊就是個把鐘頭。我跟她說我們當年打長途的事兒,她瞪著眼睛問:"為啥要加數(shù)字?直接撥號不就行了嗎?"把我給氣的,這孩子是真不知道當年我們?yōu)榱耸≡捹M有多拼。
前幾天路過老郵電局,那兒早就改成奶茶店了。我看著店里的小年輕們一邊喝奶茶一邊聊天,突然就想起來當年在這兒排隊交話費的場景。那些扯著嗓子喊"長話短說"的日子,那些凍得直跺腳也要排隊買IP卡的日子,就這么一眨眼過去了。
這張老電話卡我到底沒舍得扔,把它跟我爺?shù)睦蠎驯矸旁诹艘粋€盒子里。這些東西啊,都是咱們齊齊哈爾人過去的念想,是那個年代特有的記憶?,F(xiàn)在網(wǎng)速是快了,話費是便宜了,可當年那種盼著遠方親人來電的期待勁兒,反倒越來越淡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