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王偉偉 攝
4月10日,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的巴丹吉林沙漠內,來自中建一局的工作人員正在鋪設草方格。
為改善生態環境,近年來,阿拉善盟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攜手多家央企積極探索沙漠治理新模式,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4月10日,植樹工人正在種植花棒。通過營造健康穩定的生態系統,使全盟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自然植被得以休養生息,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轉變。
4月10日,植樹工人正在一處沙丘上種樹花棒。阿拉善盟作為內蒙古自治區乃至全國防沙治沙的主戰場,通過推行“包片指導、包苗成活、包段管護”的工作機制,引導全民參與防沙治沙。
4月9日,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當地企事業單位的干部職工一同參加義務植樹。
4月9日,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植樹工人回到了生活區。
4月9日,工人在生活區吃晚飯。由于這里風沙大,他們戲稱自己吃的是“一碗米飯,半碗沙”。
沙漠里晝夜溫差大,住在帳篷里的工人需要靠生火取暖。
4月9日晚,植樹工人在位于騰格里沙漠內的生活區休息。一名老人在帳篷外與家人聯系。
近年來,阿拉善盟通過與中央企業攜手,加速推動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鎖邊林草帶“合龍”,目前已累計防沙治沙近1億畝。
今年,阿拉善盟將完成治沙面積300萬畝以上,補齊“合龍”的最后缺口和斷點,用1856公里的林草帶將三大沙漠緊緊圍住、牢牢鎖住,筑牢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來源:中工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