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藝術實踐深度融合,讓思政課“活”起來、“動”起來,4月9日,湖北美術學院黨委學生工作部組織大學生骨干“號角”成長訓練營(以下簡稱“號角班”)學員走進湖北美術館,以《承續與轉型——湖北美術教育專題研究展(1920-1985)》為鮮活教材,開展“號角礪藝心、知行啟新程”實踐研學活動。
“號角”班學員在湖北美術館觀展
觀展學史,在藝術脈絡中尋根鑄魂。展覽現場,“號角班”學員沿著湖北美術教育發展軌跡,從20世紀初武昌藝專的創辦歷程講起,串聯起蔣蘭圃、唐一禾、徐子珩等前輩藝術家“以藝載道、以美育人”的紅色基因,直至展現現代美術教育在湖北的演進與創新,見證中國現代社會變遷的生動圖景與厚重歷史。展廳內,泛黃的教案手稿、抗戰時期的木刻版畫以及新時期美術作品交相輝映,勾勒出湖北美術教育扎根時代生活,踐行美育使命的壯麗畫卷。
“號角”班學員現場交流
對話思辨,在守正創新中堅守初心。20世紀40年代,唐一禾先生創作了大量抗日題材的畫作,如《七七的號角》《勝利與和平》等。在唐一禾先生《勝利與和平》的手稿前,“號角班”學員們深刻體會到:誕生于抗戰時期的經典之作,通過構圖傳遞民族覺醒的吶喊,戰火中的藝術家借助筆觸傳遞表達對和平的渴望。武昌藝專師生在戰火中堅持“為民族而藝術”的信念,秉持“為人民創作”的初心,弘揚美育的精神內核,永遠是我們與時代對話的堅實底氣。
“號角”班學員實踐研學現場
賦能實踐,在館校融合中培育時代新人。作為“場館里的思政課”實踐研學的重要場地,湖北美術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研學活動以藝術為媒、以歷史為鑒,將湖北美術教育的“精神糧倉”轉化為思政課堂的“源頭活水”,將展覽中的“承續與轉型”命題轉化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疤柦前唷睂W員們紛紛表示,在觸摸歷史脈絡的過程中,親身感受到了前輩藝術家在不同歷史時期回應社會需求的歷程,深刻領悟了“藝術傳承并非簡單復刻,而是承載時代使命的文化創造與轉化”,深入思考了自己作為新時代“湖美人”應如何以作品回應“強國有我”的時代命題。(通訊員:李孟丹 王源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