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巖區一住戶家中突發火災,火勢兇猛有人員被困,現場情況緊急,急需救援!”這是貴陽市消防救援支隊接到的一起火警。接警后,貴陽消防火速調度市北路消防救援站趕赴現場進行救援。
“當時起火層為1樓,并不斷向2樓蔓延,停放在周圍的摩托車已被引燃……”據市北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長吳梅貴回憶,現場還有爆炸聲傳出。
“5樓有一名老人因行動不便,尚未撤離。我們到家中將老人轉移至樓下安全區域。”在吳梅貴的現場指揮下救援人員分組行動,樓下的消防救援人員對火勢進行壓制,一組對向上蔓延的火勢進行堵截,另一組對一旁引燃的摩托車進行滅火。“如果沒有市北路消防救援站出動,救援到場時間至少會晚好幾分鐘。”在這一起火警救援中,因為救援人員及時到達現場撲救,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市北路消防救援站下轄兩個街道,轄區面積約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萬余人。消防救援站指戰員既是轄區消防安全的守護人,也是轄區各類災害事故救援的重要力量。
為了補充城市公共消防安全短板,提升抵御災害事故的能力,市委、市政府將消防站建設納入“一圈兩場三改”的重要內容。在貴陽市,像市北路消防救援站這樣的小型消防救援站有32個。去年以來(截至2025年3月20日),全市小型消防救援站共參與處置滅火救援1461起,占比總數39.01%,營救疏散被困人員34人,占比總數38.63%,搶救保護財產1331.49萬元,占比總數28.41%。在全市各區(縣)各類警情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小型消防救援站分擔了接近一半的警情,滅火救援輻射半徑縮短至2公里,平均到場時間縮短到8.72分鐘。
據了解,小型消防救援站多選擇在火災危險性高的居民區、工業園、交通樞紐等關鍵位置作為站點,形成“3分鐘救援圈”,響應迅速,處置高效。出警響應速度較以往提升了60%。
據貴陽消防救援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小型消防救援站通過動態布防,實施精準防控。針對“老破小”、城中村、自建房等火災高危區,實施“一區一策”的防控策略,打造“數據驅動、聯防聯控、預案優化”動態防控能力,推行“1分鐘到場+3分鐘控火+5分鐘疏散”的“135”響應機制,基本實現小型消防站“早介入、快處置”的作戰效能。
目前,貴陽小型消防救援站構建“街道-社區-小型站”三位一體治理體系,結合轄區六熟悉開展“消防員+網格員”防消聯勤工作,建立隱患“發現-整改-復查”的全鏈條閉環機制,開設社區消防夜校,培育“樓棟消防明白人”,實現街道、社區、小區與小型消防站鏈條式防消聯勤聯動,進一步充實基層消防力量。
來源:貴州日報天眼新聞
記者 程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