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美國政府關稅亂拳打蒙了本國農民,美國對華牛肉出口停滯之際,澳大利亞火速補位。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在4月13日的報道中提到,中美關稅沖突給澳大利亞牛肉出口帶來機遇,澳谷飼牛肉在中國的需求激增,2月和3月對華出口量就超過了2萬噸,較去年同期暴漲近40%。有肉類行業分析師認為,隨著全球貿易沖突緊張局勢激化,澳大利亞肉類填補了市場缺口,在未來將是明顯的贏家。
報道稱,美國對中國價值16億美元的牛肉貿易幾乎陷入停滯,約300家屠宰場仍未獲得向中國出口牛肉的許可,而澳大利亞似乎正在填補這一缺口,從中國市場激增的需求中獲益。
據美國牛肉貿易商和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稱,3月16日,中方更新了數百家美國豬肉和家禽加工廠的出口注冊,使這些企業的對華出口資格在最后一刻得到延長,可以繼續向中國供應肉類產品。
不過,數百家美國牛肉企業的資格仍在16日到期,至今尚未續簽。
“美國大部分牛肉產品現在都不符合出口中國的條件。”該聯合會擔憂,“這種僵局肯定對我們3月份的牛肉交易造成了更嚴重的打擊,而且這種嚴重影響還將持續。”
盡管過去幾周有少量牛肉流入中國,但美國廣播公司農業頻道(ABC Landline)獲悉,尤其是在中國宣布對美國實施關稅反制之后,現在貿易已經完全停止。
2024年6月14日,上海黃浦區一家生鮮超市內,冷鮮貨架上陳列著多種原料原產國來自澳大利亞的牛肉。 視覺中國
美國農業部數據早前顯示,截至3月20日當周,美國對華牛肉出口量幾乎為零,僅為54噸。前一周的銷量也很低,僅為192噸。
此前,從2月中旬到3月初,連續四周的每周銷售量都接近或超過2000噸。貿易商表示,對華出口資格的不確定性導致業務降溫。
中國是美國第三大牛肉出口市場。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數據,2024年,美國對華出口了總價值約16億美元的牛肉。
美國牛肉出口商焦慮不已,另一邊的澳大利亞商家卻樂了。
澳大利亞肉類及畜牧業協會(MLA)統計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谷物飼養牛肉出口大幅增加,2月和3月的發貨量達到21885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40%。
本周在黃金海岸舉行的肉類加工行業會議上,賓達里食品集團的安德魯?辛普森表示,貿易沖突正在為澳大利亞創造間接機會。
“如果全球出現針鋒相對的情況,像日本或中國這樣的國家提高相互關稅,這可能會使美國牛肉在這些地區失去商業可行性,而澳大利亞牛肉將填補這一缺口,這可能會帶來短期機會。”辛普森說。
全球肉類分析師布雷特?斯圖爾特樂觀地表示,澳大利亞在未來將是明顯的贏家。
他說:“澳大利亞現在是向中國供應高品質雪花牛肉的唯一供應商。(美國牛肉)對中國的銷售已降至零……這不僅是指3月16日失去了市場準入資格,而且中國疊加的反制性關稅更使美國牛肉的總體稅率升至116%,這一水平將迅速終止貿易。”
澳大利亞影子貿易部長凱文·霍根則認為,從長期看,中美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將打擊澳出口產品的市場需求。
“我們是一個大型出口國家,我們需要全球經濟增長良好。”他說,“從短期來看,這場貿易爭端可能為澳大利亞牛肉出口帶來機會,但這里更大的問題是,如果這場關稅戰減緩了美國和中國的經濟增長,那么海外市場對我們產品的需求也將被拖累。”
自特朗普于4月2日簽署兩項關于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以來,美方不斷上調針對中國產品的關稅稅率,引發了中國的多次對等反制。
而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月13日的報道,中美之間的“關稅戰”很可能首先對美國的農民造成沉重的打擊,而后者恰恰是特朗普的重要票倉。
除牛肉外,美國對華大豆出口正遭受打擊,而巴西同樣準備搶走美國農民的“飯碗”。
《華爾街日報》稱,從正展開的全球貿易沖突中,巴西押注自己有一些獨特的優勢,中國買家已開始囤積巴西大豆;從棉花到雞肉,巴西的供應商們也寄希望于來自中國的需求的增長。
巴西投資者和商界人士希望巴西從全球緊張貿易局勢中獲益,就像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所發生的那樣,這主要是得益于中國需求的增加。
“由于這些貿易爭端,中國可能從巴西購買更多谷物和蛋白質,減少對美國產品的需求,從而提振巴西對中國的大豆、牛肉和雞肉出口。”巴西農業咨詢公司Datagro的負責人普利尼奧·納斯塔里說。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