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報道,美國東部時間11日深夜,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在官網上發布了一條通知:聯邦政府已同意對智能手機、電腦、芯片等電子產品免除“對等關稅”;豁免的產品適用于4月5日以后進入美國的電子產品,已經支付的“對等關稅”可以尋求退款。該通知沒有規定被豁免產品的原產地,因此被認為也包含中國,這被媒體稱為“美對華關稅出現首個松動信號”。有統計顯示,被豁免的電子產品占據中國對美出口總量的20%-25%,美國73%的智能手機、78%的筆記本電腦都在中國生產。
國總統特朗普13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美政府并未宣布任何關稅“豁免”,相關產品只是被轉移到另一個關稅類別。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對部分電子產品的關稅豁免只是“暫時性的”。美國媒體形容,特朗普和盧特尼克的最新言論,讓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亂上加亂。
有證券公司高管炮轟,白宮不斷傳出的消息造成了大規模混亂,令整個行業和投資者頭暈目眩,給試圖規劃供應鏈、庫存和需求的公司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
特朗普(資料圖)
《紐約時報》稱,半導體用于為電子產品、汽車、玩具和其他產品提供動力。美國嚴重依賴從中國臺灣及亞洲其他地區進口的芯片,兩黨都將這種依賴描述為“國家安全”面臨的重大風險。中國、愛爾蘭和印度是美國一些藥品的重要來源。
當天,特朗普被問及可能的豁免時暗示,他可能會為某些大型公司提供關稅減免。
當地時間4月14日,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當日表示,他正在考慮為美國汽車制造商提供進口零部件關稅豁免,幫助他們轉向在美國生產的零部件。特朗普表示,這些汽車公司要在美國生產確實需要一點時間。
此前,特朗普對所有運往美國的汽車征收25%的關稅,預計將使購車成本增加數千美元。報道稱,目前不存在純美國制造的汽車。
蘋果公司(資料圖)
分析稱,特朗普的最新表態可能讓美國汽車制造商松一口氣,但同時也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特朗普對汽車額外征收了25%關稅,針對零部件的關稅將最遲于5月3日生效。他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設有豁免條款,允許符合現有北美貿易協定本地含量要求的車輛免于征稅。
特朗普還表示,他預計在“不太遙遠的未來”對進口藥品額外征收關稅。
“中國有能力應對特朗普的貿易戰”,4月13日,英國《金融時報》以此為題刊登評論文章,從三個角度論證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注定會失敗”。
在文章作者、咨詢機構佳富龍洲(Gavekal Dragonomics)創始合伙人兼研究主管葛藝豪(Arthur Kroeber)看來,盡管美方為其施加關稅找了不少經濟上的理由,但事實上特朗普對華挑起新一輪貿易戰的目的就在于施展個人權力,促使中國等“在美國霸權前屈膝”。葛藝豪認為,這也說明他面臨的結果“只會是沮喪和失望”,因為關稅給美國帶來的影響比中國更大。
美國商務部長(資料圖)
美國在關稅問題上有著巨大的兩面性:一方面特朗普以關稅手段對中國極限施壓,試圖讓中國在貿易問題上做出讓步,但另一方面特朗普又擔心中國反制對美國經濟造成重創,甚至是通過中間人和中國在關稅問題上保持接觸。根據魯特尼克的說法,美國已經通過“中間人”和中方進行了初步的接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