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大家談癌色變,我們一直在努力做到談癌色不變。過去是癌癥說了算,希望在將來是我們說了算!”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在啟動儀式上表示。
圖片來源于網絡
4月13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的“2025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暨中國抗癌日啟動儀式”在重慶舉行。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院士,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李雷霆,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楊佳紅,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黨委書記吳永忠,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樸浩哲教授等出席了本次活動。
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中國抗癌協會以“CACA指南,我知你知;全程管理,全息發力”為宣傳周活動主題,旨在推動腫瘤防治從疾病治療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轉型。
圖片來源于網絡
癌癥是嚴重威脅公眾生命健康與生活質量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2022年統計數據顯示,癌癥新增病例約480萬,癌癥死亡病例約260萬。“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而腫瘤嚴重威脅民眾健康,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腫瘤防治。今天,全國各地在同一天啟動了腫瘤防治宣傳周相關活動,大家團結起來,按照整合醫學的思維開展腫瘤防治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不再談癌色變!”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院士在致辭中表示。
圖片來源于網絡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黨委書記吳永忠指出,惡性腫瘤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位列我國居民主要死亡原因首位,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目前癌癥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而預防是最經濟有效的健康策略。
針對當前醫療現狀,《CACA指南》的發布恰逢其時。“《CACA指南》通過‘認證考試+科普宣傳’雙路徑推進落地,首次將‘防、篩、診、治、康’全流程管理納入規范體系,要求神經腫瘤診療從業者通過指南認證,未來目標是建立行業準入標準。目前,該指南已納入全國醫學院校教材,從源頭夯實規范診療基礎。”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樸浩哲說。
活動現場異彩紛呈,一大亮點是發布了《中國腫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識(2025)》。該書由中國抗癌協會組織專家編寫,覆蓋28個瘤種、41個技術,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為公眾分享核心知識。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義診現場,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院士攜手50位腫瘤領域權威專家,共同發起公益義診服務,現場為民眾提供免費血壓測量、超聲檢查等健康篩查項目,并同步發放癌癥防治科普手冊與健康指南。現場參與的群眾絡繹不絕,有的專程遠道而來,體驗難得的專家問診服務。
與此同時,一場由700余名癌癥康復者共同參與的“生命健康跑”活動激情開跑,參與者們以充滿活力與希望的運動姿態,向社會傳遞出“癌癥絕非生命終點站”的積極信念,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科學抗癌、樂觀生活的精神力量。
在科普宣傳展區,來自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重慶市渝北區人民醫院等醫院的醫務工作者擺開了十余個科普主題攤位,分享“十大常見癌癥誤區”,幫助民眾消除錯誤的癌癥認知。市民不僅可以親自制作中藥香囊,體驗針灸、耳穴、艾灸、模擬麻醉插管等,還可現場學習急救知識,了解掌握科學權威的醫學知識。
圖片來源于網絡
除了舉辦線下科普活動外,腫瘤防治宣傳工作成員還積極拓展線上傳播渠道。田艷濤、支修益、陳小兵、鄒冬玲等全國頂尖腫瘤專家通過云端平臺聯袂推出“權威科普盛宴”,以生動易懂的講解形式普及防癌抗癌知識。與此同時,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也精心策劃了系列線上科普行動,組織專家團隊開展30余場癌癥防治專題講座,將在4月陸續直播,助力民眾正確認識癌癥,消除癌癥防治誤區,讓大家“談癌不再色變”!
此次活動引發了廣泛關注,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美通社以及重慶廣電集團(總臺)紅葉頻道等超過130家媒體平臺同步進行直播報道,累計在線觀看人數高達6499萬人次。
作者:本報融媒記者 鞠姣
編輯:李碩然唐蔚
審核:姜峰 李雅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