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在晉西南的川口村周邊,八路軍與日軍發生遭遇戰。
一位工兵營營長突然下達特殊命令,竟讓戰士將日軍尸首搬到山上,這是為什么呢?
這場遭遇戰咋回事?戰士沒有想到,他們搬來的日軍尸首,竟然有三大妙用,成功幫助部隊反敗為勝。
更讓人意外的是,日軍當時占據優勢,卻作了一個意外舉動,這到底發生了啥?
如果您想知道的,歡迎先點個關注。
1938年春季,為了摧毀晉西南地區的抗日力量,日軍展開了無情的清剿行動,他們迅速南下,幾天內就接近八路軍所守衛的黃河防線。
面對緊迫的局勢,八路軍115師迅速作出決策,派出343旅立刻行動,沿著正太鐵路快速前進,迅速抵達靈石和孝義地區執行阻擊任務。
得知這一情況后,旅長迅速采取行動,立即派遣直屬師部的工兵營前往現場進行調查。
負責帶領的指揮官正是王耀南,他成功完成了對呂梁紫金山地區的偵察任務。
就在他打算帶領隊伍返回師部的途中,剛抵達川口村外,便遇到了偵察連的幾名士兵。
這些士兵顯得非常匆忙,建議王耀南改變路線撤離,原因是村口約有一千五百名日軍正在集結,隨時可能向這邊發起進攻。
作為工兵營,他們的職責不同,應當避免與敵人正面交鋒,然而王耀南聽到情報后,卻陷入了猶豫中,那么他在猶豫什么?
因為就在剛才,王耀南已經聽到槍聲,他聽到了我軍686團已與日軍交火,此時豈能拋下戰友,就此先行離開。
況且685團部剛從他們身邊經過,目的地同樣是川口,而686團距離他們不過二三里路,兩個團加起來能一戰。
但是日軍火力兇猛,而且人數占據優勢,我軍若是稍有不慎,肯定會有危險的。
王耀南并未袖手旁觀,他預料到戰事的走向,查看四周地形后,猜測到附近的河灘陣地,將爆發激烈戰斗。
因此在686團抵達之前,王耀南立刻下令,派遣工兵在日軍的必經之路上,布設大量地雷。
果然過了不久后,686團邊戰邊轉移,很快來到了他們面前,王耀南迅速走到路中央,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686團有些疑惑,搞不懂咋回事,于是便問王耀南,到底為何攔路不給他們走?
王耀武說出他的想法,應該迅速占領左側這個山頭,估計685團很快過來支援,日軍也一定會追到這里,到時候可以占領制高點。
團長很快明白了,立刻安排去占領制高點,而工兵營則協助他們迅速搶筑工事。
大約半個小時后,685團也抵達山腳,得知686團和工兵營已占領了山頭,他們露出喜悅之情,決定雙方成聯合之勢抵擋著攻擊。
得知周邊布滿地雷,兩個團都很疑惑,這太不可思議了,從槍聲響起至他們相遇,總共不過三十多分鐘的時間。
這么短的時間內,怎么可能布設出廣闊的雷區呢?這自然多虧了王耀南的本事。
王耀南出生于江西萍鄉,他的家族世代以制作鞭炮為業,對火藥技術有著精湛的掌握。
年少時,他跟隨長輩深入安源礦井,成為經驗豐富的礦工,在那里還掌握了爆破技術。
自秋收起義起,王耀南便一直從事爆破工作,在這一領域表現優秀,從副隊長做起,最終升至工兵營營長。
在當時來說,他和他的團隊很厲害,在制造和使用地雷方面達到了最高水平,布雷速度也極為迅速。
就在我軍準備好時,日軍已經追上來了,但是很快落入地雷陣中,自然被炸得一片混亂。
盡管地雷數量有限,但這次爆炸讓日軍感到震驚,他們不清楚前方還有多少地雷,因此暫時停止了沖鋒。
待他們恢復過來,確認地雷數量不多時,發現我軍已經加強河灘陣地防御,但仍然擔心踩到地雷,于是開始用大炮轟擊陣地。
炮火轟鳴之后,日軍發起沖鋒,機槍和步槍掃射聲,各種爆炸聲交織,但都被兩個團堅強抵擋,日軍并未取得顯著進展,反而留下數十具尸體。
經過半小時的休整,日軍突然轉變戰術,沒有攻擊河灘上的八路軍,而是從兩側向山上的686團發起攻擊。
當山上的防御設施幾乎全部建成,大部分士兵已隱蔽起來,只有工兵營還在加固陣地。
日軍誤以為山上的兵力不足,打算奪取山頂以便居高臨下,因此他們不顧685團火力攔截,繞過河灘防御,從兩邊向山頂發起攻擊。
然而由于裝備和人數的劣勢,敵人還是逼近到了山坡中央,這時候如何是好?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王耀南聽完情況后,只是微微一笑,隨即下達一個讓人震驚的命令。
他命令工兵營的戰士,下山去搶奪日軍尸體,并特別強調,必須將尸體全部運到山頂上。
聽到這話,每個人都感到困惑,不明白王耀南的真正意圖,這到底咋回事呢?
王耀南看出眾人困惑表情,可時間緊迫來不及解釋,只好讓戰士別拖延,于是傳令兵接到命令后,迅速將指令傳達給前線部隊。
這個看似不尋常的命令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戰術目的呢?
當地雷爆炸時,敵人感到恐懼,許多日軍轉身逃跑,不料卻與沖鋒的戰友相撞。
看到這一幕,686團發動反擊,號手吹響了沖鋒號,二百多名戰士高聲呼喊著跳出戰壕。
他們按照命令,在到達半山腰時突然停止攻擊,并背著幾十具日軍的尸體撤退到了山上。
此時經過激戰,戰士沖下山坡,拼盡全力將日軍尸體拖回山上,卻聽到王耀南笑著道,不要再愣著了,快去解日軍皮帶,趕緊去拿好貨啊!
戰士看著日軍尸體,這才突然明白,王耀南這一招實在高明!
原來日軍的子彈盒都系在皮帶上,而我軍子彈短缺,冒著敵人炮火在山坡上取子彈盒既費時又危險,而最好策略是將日軍尸體背到山上。
經過搜查發現,每個日軍身上都攜帶了一百多發子彈,搶奪尸體就相當于搶奪彈藥,只要我軍能獲得足夠的子彈,就能繼續與敵人作戰。
而且讓戰士沒想到,除了能獲得彈藥外,竟然還有其他好處,這又是什么呢?
當時是抗戰初期,許多日軍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兵,他們擅長作戰,并且非常重視同伴,即使同伴已經陣亡,也很少有人愿意對著尸體開槍。
當我軍背著日軍尸首,他們不知道戰友是死是活,就會變得猶豫不決,實際上能減緩日軍的進攻節奏,還能遮擋火力,使得日軍難以開槍。
通過這種方式,686團成功擊退日軍多次進攻,還繳獲了數挺輕機槍、上百顆手雷以及近六千發子彈。
可是日軍仍不死心,多次發起新一輪攻勢,終究還是憑借強大活力,付出巨大代價推進至山腰時,部分戰士機智地將日軍尸體懸掛在樹上。
見到此情此景,日軍指揮官不得不下令暫停射擊,可真的是因為戰友尸體嗎?
其實日軍停止進攻也實屬無奈,因為他們試圖從兩側向山上推進時,685團猛烈攻擊日軍后方,使日軍無法兼顧前后。
隨著戰斗的持續,太陽逐漸西沉,日軍不敢久戰,于是沒有再發起新的攻勢。
我軍暫時緩口氣,但仍在警惕四周,就在這僵持之時,一件令人震驚的事情竟然發生了。
幾十名日軍舉著白旗,換不從山上走下來,直接前往楊得志部隊的河灘陣地。
兩個團仔細觀察后,終于發現了問題所在,日軍是想來談判的?
他們押送受傷和被俘的八路軍戰士,以及我軍犧牲的戰士,后來經過翻譯溝通,日軍的意圖變得清晰:
他們希望用這些傷員,交換之前被我們繳獲的日軍尸體,那是否進行交換呢?
經過深思熟慮后,我軍出于人道主義的考慮,最終決定同意,并向日軍提出建議,各自派遣士兵到陣地中央進行會面,互相交換陣亡士兵的遺體。
日軍接受了這一提議,而在這個過程中,王耀南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暗度陳倉的妙計。
當來到陣地中央,日軍帶著同伴遺體緩緩下山,我方則迅速將戰士遺體后撤。
其實在此之前,王耀南得到批準后,指示工兵連用木棍和鐵鍬制作簡易擔架,將傷員安置其上,并用白色襯衣覆蓋,計劃將他們轉移到我軍后方。
正如王耀南所料,敵人完全落入了陷阱,他們誤以為我軍運送的是日軍遺體,因此沒有開火阻攔,反而謹慎地讓出了通道。
為了避免敵人制造麻煩,兩位團長命令戰士保持警惕,密切監視敵人的行動。
看到我軍的鎮定自若,日軍終于開始動搖,擔心自己處于八路軍的地盤上,害怕會有援軍趕來,最終在當晚就悄悄地逃走了。
這場緊張刺激的川口遭遇戰,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結束,我軍損失了二百多人,同時擊斃和擊傷了日軍數百人,日軍試圖圍殲我軍的計劃未能實現。
在這場遭遇戰里,我軍取得了重大勝利,而王耀南的表現最為突出,憑借幾個妙招成功粉碎了敵人陰謀,
這場遭遇戰雖然激烈殘酷,但也成為了我軍歷史上的一次重要勝利,彰顯了我軍的頑強斗志和不屈精神。
聽到這兒,您有何感想,歡迎關注留言評論。
參考資料:
【1】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開國少將王耀南》.2019-07-15
【2】人民網.《王耀南在冀中推廣地道戰和地雷戰》.2021-06-11
【3】百度百科.《王耀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