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團董事長王曉秋
在4月10日的“上汽之夜”發布會上,上汽集團董事長王曉秋帶領眾人回溯往昔輝煌,沉穩氣度盡顯老牌車企底蘊。
面對“上汽老矣,焉能飯否?”這一關乎老牌車企在變革時代命運的犀利拷問,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擲地有聲地以“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回應,試圖為上汽注入新生氣象。
站在當前中國車市的激烈競爭格局中,上汽展現出十足的進取姿態。曾經“合資雙雄”,憑借深厚底蘊與持續創新,積極應對自主品牌的挑戰,在市場中穩固基本盤并尋求突破;榮威、名爵等自主品牌則持續在新能源浪潮中調整策略,全力擁抱新能源浪潮。智己汽車依托技術優勢,逐步構建起產品矩陣,穩步向規模化目標邁進。
面對挑戰,上汽在組織結構上進行了大規模調整,把上汽乘用車、上汽國際、研發總院、零束科技等自主品牌的核心業務整合在一起,讓資源更集中、目標更聚焦、效能最大化;商用車板塊也組建成立了上汽商用車,以上汽大通為核心,構建技術共享、全球先進的商用車發展戰略。
在新舊技術周期更替、產業主導權易位的背景下,上汽沒有固步自封,而是以“平權+進階”為主線,打造全新技術戰略。依托這一戰略,上汽試圖打破“傳統主機廠”形象,強化創新與開放姿態。
從“安全”開始:上汽的技術底線思維
在汽車產業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今天,安全成為幾乎所有車企繞不開的核心命題。對上汽而言,這不僅是一項技術能力,更是其重塑品牌信任的關鍵抓手。
在“上汽之夜”發布會上,整車安全3.0體系成為技術發布的核心部分。從零重力座椅下的主動防護,到五項融合式碰撞應對機制,上汽試圖構建一套貫穿感知、干預、緩沖的全鏈路安全閉環。這些技術具備著很強的前瞻性,尤其在高座椅角度、用戶非標準坐姿等極限場景下,體現了對真實使用風險的考量。
圖片來源:上汽集團官方直播截圖
更值得注意的是,“技術平權”成為這次發布的高頻詞匯。上汽集團董事長王曉秋表示,平權不僅意味著讓尖端技術走出實驗室,更意味著用戶無需為基本安全支付額外代價。
在這套邏輯中,安全不是高配,而是標配,是每一輛車的“基礎權利”。
但現實也必須面對,安全正在成為必答題而非加分項。當“安全”成為行業共識、技術漸趨同質,真正的競爭不在于有沒有,而在于誰能把它做到用戶真正感知得到。
從這一角度來看,上汽選擇安全作為“技術起點”頗為明智,這一選擇既精準契合當下消費者需求,又夯實了品牌長遠發展的根基,讓“安全即品牌”潤物細無聲地進入消費者心智。
關于智駕的“朋友圈戰略”
在智能駕駛的路線選擇上,上汽堅持自主創新,并走上了一條以開放協作為核心的“朋友圈戰略”。
圍繞地平線、大疆、華為、Momenta四家頭部智駕企業——即“地大華魔”組合,上汽希望打造一個多技術路徑并行的智駕生態。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在發布會上強調,“不設技術圍墻、不做生態孤島、不懼跨界競爭”,希望通過合作伙伴的技術互補,加快智能駕駛產品的規模化落地。
他還進一步解釋了上汽的內部戰略架構——“內環、中環、外環”三層體系:內環是主機廠必須掌握的核心抗風險能力;中環由自有零部件企業負責防守與成本控制;外環則引入市場上通用的技術能力,以加快產品集成效率。這一分層模型旨在以“有選擇的開放”替代高成本的全棧投入。
但合作策略的優勢,也意味著更高的系統集成難度。以地平線為例,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介紹稱,上汽集團旗下榮威、名爵等品牌的多款主力車型將采用地平線征程6E打造智駕方案,并即將于2025年內正式落地,未來雙方還將基于征程6系列拓展至全場景智駕合作。
圖片來源;上汽集團官方直播截圖
余凱表示,“目前,雙方已成功實現 L2、 L2+級智駕產品的量產。地平線將打造Horizon SuperDrive全場景高階智駕系統(HSD),可實現城區NOA、高速NOA和智能泊車等場景,全面對標特斯拉FSD,更好地賦能上汽全場景NOA高階智駕方案。”
Momenta方面,其算法主打高速場景的高精度路徑規劃,Momenta CEO曹旭東也在討論環節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高速NOA正成為標配,城市NOA是高配”,是一個階段性的方向,原因是高速NOA雖大多數情況比較簡單,但安全、安心的場景極其復雜,用一個小算力去做高速NOA它是不夠安全的。
基于智駕的摩爾定律,以及為用戶安全安心負責的方向,曹旭東預判未來可能需要更大算力的全場景NOA,包括高速/城市NOA會逐漸變成標配,而高配將會是L3、L4級自動駕駛。
而在與華為的合作上,上汽則顯得更為謹慎,賈健旭稱將與華為智選車實現技術、生態、價值共生共贏,但本次發布會并未透露“尚界”品牌的具體產品節奏。有消息稱,“尚界”品牌新車型將面向20萬級以內市場,預計會搭載華為純視覺智駕方案,將在今年內推出,最快有望在今年年中正式亮相。
華為終端BG智選車業務部總裁汪嚴旻也在發布會上指出,“傳統汽車行業要打引號了”,強調汽車產業邊界正在被重新定義,而真正的競爭核心,將不再是制造,而是品牌、體驗與商業閉環能力。
同時,汪嚴旻還透露,華為將會充分利用過去幾年在品牌營銷、渠道、用戶運營等積累,以及在通信技術、軟硬件、智駕、智艙、智能電控等領域積累的技術,通過全新模式,與上汽一起打造消費者心目中的“Dream Car”。
從“懂車”到“懂你”:重建用戶關系
“懂車更懂你”,是這場“上汽之夜”釋放出的核心口號,背后指向的是上汽希望通過一套更具用戶導向的產品邏輯,重構自身在智能汽車時代的角色認知:從工程驅動走向用戶驅動,從技術堆料走向需求共創。
根據規劃,未來一年,上汽將推出十余款新車,覆蓋家庭SUV、越野車、跑車等全場景。從“省錢、安全、好用”到“讓用戶作主”,上汽希望通過四大技術維度回應新一代消費者的多樣化偏好。
王曉秋在演講致辭中指出,上汽正在打造全新的線上用戶調研平臺,進一步增加用戶觸點,把用戶需求融入產品定義中,讓每一輛車在誕生之初,就攜帶獨特的“用戶基因”。
這種轉變不僅是產品邏輯的微調,更是一種心態上的主動降維——不再自詡為“制造者”將產品交給用戶,而是將用戶納入產品定義過程。正如上汽董事長王曉秋所說,“用戶不再只是重點買單人,而是起點合伙人。”
與用戶共創的另一核心入口,是智能座艙。
為了打造“更懂你”的AI汽車,上汽一方面基于上汽自研的銀河全棧座艙3.0,對手機三大系統鴻蒙、安卓、IOS做全面對接,市場手機品牌覆蓋率超過90%,實現絲滑無感的手車互聯。
另一方面,上汽與戰略伙伴的深度融合,拓展包括手機、手表、耳機、眼鏡等海量生態場景,將實現無縫銜接、完全同步、0學習成本,做到100%的全車控制。
圖片來源;上汽集團官方直播截圖
發布會上,賈健旭玩了一個“手機梗”引出智艙,“你的另一半最懂你?不,手機更懂你。”上汽將圍繞手機,打造最懂你的個性化智能汽車,可以裝進口袋、沒有手機支架的智能座艙。
賈健旭表示,“未來,上汽的車就是一臺大號的移動手機,你一上車,就坐進了你的手機內部,一切手機功能全部在車端完美實現。不僅如此,得益于車內豐富的傳感器和多樣配置,還能讓你的智能化體驗更立體多元。”
這次發布會上,OPPO智行總經理章欣也親自來助陣。上汽與OPPO合作已持續四年,2025年雙方簽署深化戰略協議,計劃在“軟件共通、生態共融”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通車機、手機及IoT設備的互聯體驗。未來,該車-機互融方案將全面落地上汽旗下自主與合資品牌,并逐步拓展至全球市場,包括歐洲、東南亞、印度等地。
除了與終端品牌綁定,上汽也在押注AI能力,與多家大模型企業達成合作,意圖打造“更懂你”的AI汽車。
真正的“拳法”,打的是體系能力
在新領導班子的帶領下,上汽喊出了“練好三套拳法”的改革口號:內家拳打整合、外家拳重協同、組合拳講體系。通過資源聚焦、生態共建與內外聯動,上汽試圖走出一條不同于新勢力與傳統合資的“第三路徑”。
這些拳法聽上去邏輯完整、氣勢飽滿,但真正的考驗在于能否打穿組織慣性、打透技術協同、打進用戶心智。
用王曉秋的話說,70年來上汽的用戶,著裝從中山裝、西裝,變為如今各式各樣的休閑裝;上汽自身也從 “榔頭扳手、弄堂作坊”發展到如今的 “數字孿生、智能工廠”,經歷了一次次產業浪潮的更替。
但智能電動時代的挑戰,從來不是比誰更快,而是看誰更準。
當“懂車”不再是核心競爭力,“懂人”成為真正稀缺的能力。這既意味著產品體驗要以人為本,也意味著整個企業的組織節奏、資源分配、技術落地,都要圍繞用戶價值形成閉環。
所謂“第二增長曲線”,不是發布會上鋪陳出來的節奏感,而是市場和用戶在未來三年內用腳投票后的結果。它不會因為愿景響亮就自動兌現,也不會因為體量龐大就天然擁有確定性。
今天的上汽,處在變革的進行時:組織在磨合,產品在迭代,用戶在重新認識。不同于新勢力那樣輕裝上陣,也不像合資品牌那樣依賴外部驅動,它就像一條“海上巨輪”,憑借自身雄厚實力,不斷調整航向,試圖走出一條自主可控、體系自洽的路徑。
這場變革注定是一場高風險、高不確定性的長跑,但也可能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重生。
(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張敏,作者|李玉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