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引發了美國相關行業的恐慌。英國媒體爆料稱,美國計劃加大深海開采金屬結核,進行替代。
《金融時報》:
美擬囤積海底金屬應對稀土稀缺
據英國《金融時報》12日報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一項行政命令,該命令指美國正計劃囤積太平洋海底發現的金屬,加大開采海底金屬結核,并儲存在美國境內,以應對中國限制稀有金屬出口的情況。
據報道,世界大多數海底普遍存在多金屬結核,這些像土豆大小的結核是在海底高壓下經過數百萬年形成的,富含鎳、鈷、銅、錳等金屬,這些金屬是制造電動汽車電池、軍工設備以及高科技產品的重要原材料。
美國媒體記者:它們為什么這么有價值?里面有什么?
加拿大迪普格林金屬公司首席執行官 杰拉德·巴倫:電動車電池(所需的元素)都在這塊石頭里,它其實是一塊美麗的多金屬結核。了不起的是,它里面富含鎳、鈷、銅和錳,而這些正是制造電池所需的東西。
美深海采礦不具備國際法支持
事實上,美國在很大程度上缺席海底采礦的國際談判,而且它尚未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專家表示:“特朗普團隊囤積太平洋海底金屬資源,可能是想控制相關海底可開采資源的區域,但目前海底開采礦產的條件還不成熟,除了天然氣、石油有少量開采外,其他海底資源開采技術尚未完善。”即使在成熟的地表開采,形成規模性生產效率也需要以10年為單位的籌備期。
精準打擊!87%美軍工供應鏈
需經過中國稀土加工環節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2日宣布對中國商品征收“對等關稅”兩天后,中國宣布對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至少有4種——釓、鋱、釔、鏑,被廣泛用于美軍的先進戰機的各種子系統和零部件。《紐約時報》13日稱,中國對稀土金屬和稀土磁體的出口管制引發了美國相關行業的恐慌,他們擔心這可能會導致這些礦產及相關產品出現供應短缺,而各公司應對此類突發事件的應急儲備規模差異很大,生產中斷的時間很難預測。
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隱身戰斗機為例,其電子戰系統、目標雷達和方向舵電機中,每架飛機需消耗約417公斤的稀土材料。統計顯示,美軍現役及在研的153種主戰裝備中,87%的供應鏈需要經過稀土加工環節。
澳新銀行高級大宗商品策略師 丹尼爾·海恩斯
中國幾乎掌控了整個供應鏈,不僅擁有全球大部分稀土礦產量,更重要的是掌握著供應鏈中的加工環節,包括精煉、冶煉及制成可用部件等工藝,其全球市場份額約達80%至90%。
來源:CCTV4《今日亞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