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涇鎮綠八居民區生境博物館內光影流轉,一場以“生境·家園”為主題的“樂伯攝影沙龍展”在此展出。由社區攝影愛好者組成的“樂伯攝影沙龍”精選80余幅作品,以鏡頭為筆、光影為墨,勾勒出新涇鎮自然與人文交織的生態圖景,展現社區家園的時代變遷。
方寸光影間 定格生態人文記憶
步入展廳,一幅幅作品串聯起新涇鎮的四季更迭與生活百態。生境花園的春櫻夏荷、秋楓冬梅在鏡頭下舒展身姿,居民晨練的矯健身影與街巷市井的煙火氣息躍然于畫面。
其中,“樂伯攝影沙龍”隊長陳建的作品《樂頤之樂》抓拍太極愛好者凝神運氣的瞬間,衣袂翻飛間盡顯傳統韻律;原“樂伯攝影沙龍”隊長黃祖德的作品《笑看夕陽》則以暖橘色調定格了幾位老人在周家浜協和路橋憑欄遠眺的剪影,他們看暖陽西下,享晚風送涼。
“這張夕陽照拍攝于三年前,當時橋西側視野開闊,落日余暉能灑滿整個河面。”攝影隊成員指著作品感慨道。隨著對面樓宇的拔地而起,昔日“長河落日圓”的景致已成回憶,如今,這些照片成了難得的回憶,無意間反映出居民們生活環境的變遷。
區別于專業藝術展覽,這場攝影展的獨特之處在于參展的80余幅作品全部出自社區“樂伯攝影沙龍”老年愛好者之手,且多為成員們在市、區等各級影展中的獲獎佳作,他們用光影記錄家園變遷。
對樂伯攝影隊的成員而言,攝影不僅是愛好,也是晚年生活的精神支點。69歲的李阿姨退休后一度陷入“無所事事”的焦慮中,加入攝影隊后,她跟著團隊成員學習構圖、光影技巧,甚至自學修圖軟件,“現在每天背著相機出門,感覺自己又找到了‘上班’的節奏。”攝影隊還定期舉辦采風活動和作品評鑒會,老人們互相切磋技藝,其樂融融。
展覽現場,攝影愛好者與居民們暢談創作故事。“我們追著太陽,拍過日出日落;也冒著高溫,拍過生境花園的各類小動物……”陳建介紹,“樂伯攝影沙龍”隊伍成立五年來,成員們用腳步丈量社區每個角落,既拍攝生態修復后白鷺翩躚的自然之美,也關注加裝電梯、口袋公園建設等民生細節,近30位成員以生境博物館為基地,常態化開展團隊活動和學術交流。
綠八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劉觀錫告訴記者,“這場‘居民拍、拍居民、居民看’的展覽,既讓居民發揮特長,重拾價值感,又留存了珍貴的地方記憶。”
據悉,本次“萬類霜天競自由生態攝影展”展出至5月31日,年內還將以社區金婚活動為主題,開展創作展示活動,進一步融入“家園同心樹”的社區自治和家園共治。
展覽地址
協和路239弄新涇鎮綠八居民區
寧聚里(XIN鄰驛家)四樓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六
(9:00—11:00、14:00—16:00)
(節假日除外)
部分圖片來源于綠八居民區
撰稿/圖片:季佳佳
編輯:史煥煥
責編:王 博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