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深陷財務危機的美航搞出個瘋狂促銷:花25萬美元,就能得一張不限次數、航線,還能坐頭等艙的終身機票!
消息一出,大家都覺得這么高的價格得坐多少次飛機才能回本?只有冤大頭才來買吧。
結果史蒂夫這個“冤大頭”高高興興的買了,買完美航幾乎崩潰的“哭著求”他別飛?
今天就來看看,史蒂夫是怎么把美航“逼瘋”的?
01史上最土豪機票
1987年,美國航空業直接開始內卷,為了卷到客源,為了盈利,這是能想的辦法,都想出來了。
當時的美國航空公司肩上頂著巨額債務,幾次都徘徊在破產的邊緣,為了盡快收攏資金,美航管理層頭腦一動想出了一個絕佳的營銷方案——
機票不限次數。
簡單來說就是你拿出25萬美元就能不限次數的乘坐美國航空公司的任意航班,而且每次都是頭等艙待遇。
如果能再加15萬美元,再給你一張副票,你可以帶任何人去享受這些待遇。
要知道87年的美國普通百姓人均收入也就是900美元上下浮動,要是想出行坐飛機,好一點兒的機票也就幾十美元。
25萬美元堪稱天價!別說后面還跟了個15萬的副票!
美國民眾當時的聲音是這樣的:
“傻子才會花那么多積蓄買張飛機票!”
“想騙錢,想瘋了吧。”
“絕對不會有冤大頭給你們買單的。”
大家都在等著這場鬧劇收尾,結果沒等來鬧劇結束,等來了個“傻子”。
一位年輕銀行家站了出來,愉快的敲定了這筆買賣。
史蒂夫·羅斯坦直接豪擲40萬美元,把這兩張票收入囊中!
別說當時美國百姓了,就連他本人的親朋好友都指著鼻子痛罵他白白讓40萬美元打了水漂,是個大蠢貨。
史蒂夫卻對著大家露出了神秘的笑容。
或許這40萬美元對別人來說是覺得不該花的也是一輩子的積蓄,但卻是讓他賺了一大筆!
他可不是一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他是一名銀行家。
他的工作覆蓋面是整個地球,為了保證自己的事業蒸蒸日上,他需要經常在世界各地穿梭,每年光在出行的費用上就是一筆天文數字。
而且他除了工作以外,最上頭的愛好就是旅行。他喜歡看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也喜歡全球范圍內各個城市的美味小吃。
如果光說工作上的交通支出還好,但是私人旅行上的支出則需要他本人全額承擔。
雖然他非常富有,但是時間越長,這方面的支出就越大,多少還是會有些肉疼的。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他只需要花25萬美元就直接買斷了自己后半生的出行,無論是工作還是因為個人愛好,只要他愿意隨時隨地的可以乘坐航班出行,而且還是這25萬里還包含了頭等艙的服務。
如果覺得自己一個人出行無聊,他還能用15萬的副票帶上家人朋友,旅行的情緒價值也順道買了下來,怎么能不占便宜?
買了機票之后就用!
史蒂夫可是一點兒都不和航空公司客氣,買完之后整個人就好像住在了天上,除了正常工作以外,他拿出大部分的閑暇時間用于旅行。
他帶著自己的家人只要一有時間就說走就走,甚至直接開始了個環球旅行。
后來他的女兒去瑞士留學,史蒂夫舍不得女兒,干脆每個周末都“打飛的”去探望,去的時候還帶著大包特產。
日常和朋友相處時,如果有哪個朋友有出行需求,史蒂夫大手一揮,直接把副票拿出來:去坐飛機吧!頭等艙待遇哦!
一來二去,朋友對他交口稱贊,甚至這張副票還在不知不覺中給他積累了很多人脈。
坐到最后,主票和副票都沒有他這張臉有辨識度,幾乎機場和飛機上的所有工作人員都知道了這位銀行家。
02“被逼瘋”的航空公司
從史蒂夫買下這張門票后的二十年,他乘坐飛機的次數超過1萬次,總里程超過4000萬英里。
事實證明了,這張票的確給史蒂夫帶來了經濟和情緒價值上的雙重滿足,而且早就被他給坐回本了。
史蒂夫肯定是高興,一口一個錢沒白花,他身邊的親朋好友也高興,因為能夠免費坐飛機的同時還能享受到頭等艙的待遇。
周圍的看客也覺得驚訝,一邊感嘆史蒂夫的好命,另外一邊驚訝他的商業頭腦和長遠目光。
在這整個過程中唯一痛苦的好像只有航空公司,他多次飛行的背后是航空公司的成本像坐火箭一樣上升。
40美元雖然解了美國航空公司當時的困境,但是后來史蒂夫的快樂消費讓他們公司的財務報表一片飄紅,原本的盈利更是成了一戳就破的肥皂泡。
根據美國航空公司對外公布出來的數據,公司要給史蒂夫承擔的飛行成本每年的燃油費、機組人員的工資報酬、還有機場服務費用等加在一起要超過數百萬美元。
一年兩年還好說,但時間一長,美國航空公司根本扛不住這個花法,甚至把當時想出這個方法的管理層罵了個狗血噴頭,但當下最重要的還是要解決困境。
航空公司的高層在多次會議之后想了個法子,主動的去找到史蒂夫,通知以情曉之以理,希望他能“高抬貴手”把票還回來。
當然肯定不能讓他白還,航空公司愿意讓他這20年來都白飛,然后再把他當時買那兩張票的40萬美元全額退還。
史蒂夫又不是傻瓜,他怎么可能不知道美國航空公司每年要支出來的成本,但是當時自己買這票的時候也不是去偷去搶才買到的,雙方是友好協商,最后直接敲定的買賣,怎么能現在覺得吃虧就讓他還回去呢?
而且美航這么做是打算用40萬美元買斷他未來日子的快樂,史蒂夫立刻嚴詞拒絕:你們沒有權利把我買的東西要回去!
軟的不行,航空公司只能把當年的合同翻出來,仔細的從每個合同條款中找漏洞,最后還真的有些新發現。
史蒂夫在用飛機票出行時,有的時候會用化名;史蒂夫除了本人座位以外,還經常多訂了一些其他座位,這些其他座位用于放置行李。
航空公司發現了這一點之后高興的不成樣子,直接一紙訴狀把史蒂夫給告上了法庭,用的理由是史蒂夫的行為違反了合同約定,是欺詐了他們。
這件事情做的非常隱秘,并沒有通知史蒂夫那邊2008年史蒂夫在芝加哥奧爾黑國際機場想要坐飛機,結果直接被工作人員給攔了。
史蒂夫大怒:我從來都沒有做過任何不合法的事情,現在是你們違背了當初的約定,既然這樣,那我們就法庭見!
作為銀行家史蒂夫這么多年積累下來的財富不少,自然不怕和航空公司打擂臺,而且他也覺得航空公司做的太不人道了。
03無限制機票花落誰家
法庭上二人各執一詞,史蒂夫的律師覺得航空公司在過去20多年里從來都沒有提醒過史蒂夫購票和登機行為有什么不妥,如今覺得成本提升了,這才突然拿出來說事,根本不合理。
航空公司給出來的合同也沒有說過不允許假名購票和預定多余座位,史蒂夫所有的行為都嚴格遵守了合同上的條款,美國航空公司是在欺詐!
美國航空公司請來的律師只是抓住了史蒂夫假名購票和超額預定座位,擾亂了正常運營秩序,違反了誠信的這個角度來反駁。
這場官司打了數年,很多記者,媒體還有各國百姓都在關注官司結果。
最后法院判處美國航空公司勝訴,說史蒂夫的行為雖然沒有沒有明確的合同條款約束,但是不符合契約精神。
史蒂夫憋了一肚子氣,但必須要服從法律的判決。
但美國航空公司為了自己在行業中的顏面也沒有把這件事兒做絕,在法庭判決結束之后,還在庭外額外給予了史蒂夫一定數額的補償。
這場無限額機票大戰總算是落下帷幕。
其實從商業角度來看,美國航空公司的決策失誤其實是忽略了市場變動和人性。
他們當時這么做也是為了實現短期的現金流動和把公司的名號打出去,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戶,但對風險預判卻不夠充分。
而且營銷策略也忽略了各類極端情況,給出來的合同條款不夠嚴謹,這才讓他們碰到了史蒂夫這樣的超級用戶,吃了這么大個虧。
而史蒂夫能夠花40萬美元買來近20年的快樂,也是因為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還有工作需求,他抓住了這個機會,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利用了航空公司的漏洞,但這40萬美元花的總的來說還是不虧。
而這場精彩的機票大戰也給其他企業提了個醒,日后在商業活動中,無論是新政策還是新產品,或者是簽訂合同都需要謹慎再謹慎,否則不止在經濟上吃虧,名聲上也會跟著一落千丈。
信息源:
25萬購得無限次vip機票,1987年到現在,航空公司還繼續服務嗎?--大象微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