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在旅游資源方面有著豐厚的“家底”,海灘海島、熱帶雨林、自然溫泉、奇山異石,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現在,海南正全力打造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旅游業態不斷上新,“國際范”將成為海南的新名片。來到海南怎么玩?哪些項目最吸粉?跟隨記者走進海南,體驗海島旅游的“國際范”。
總臺記者 楊海靈:59國人員入境免簽、240小時過境免簽、港澳地區外國旅行團144小時入境免簽,海南免簽入境政策優化升級,持續圈粉外國游客。今年一季度,海南省接待入境游客30.77萬人次,同比增長超過30%。而在入境人員當中,旅游觀光成為最主要的事由,海南用它獨特的山海資源熱情款帶著遠方的客人。
在海南,分界洲島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島的南面是熱帶海洋氣候,北面卻是亞熱帶氣候。因為處于海南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分界洲島的名字也由此而來。島上植被茂盛,峰巒相連。借助高度不到百米的山峰,分界洲島把海上旅游玩出了新高度。
穿上安全裝備,手腳并用地在巖壁上攀爬、探險,正在進行的這項運動叫作飛拉達,它源自意大利語的音譯,又被稱作是巖壁上的舞蹈。
這兩年國內各大景區紛紛上新這項運動,在游客當中的人氣持續走高。在海南,飛拉達建在了遼闊的海面之上,給游客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在這片蔚藍的海岸,無論是新手玩家、資深愛好者還是職業運動員,都能找到適合的水上運動。去萬寧沖浪,到三亞潛水,越來越多的游客來海南邊運動、邊度假,“旅游+體育”碰撞出無限可能。
在這片動感活力的海面之下,是一個靜謐多彩的海底世界。蜈支洲島海域海水清澈,能見度可以達到30米以上。形狀各異的珊瑚群中,魚兒自由自在地穿梭游弋。您可能不知道,這里的很多珊瑚是由游客親手種下的。
總臺記者 楊海靈:我手里拿著的這株珊瑚叫佳麗鹿角,它是一株幼苗,由海南大學和蜈支洲島共同培育。現在,認養一株珊瑚寶寶,并親手將它種到海底,是蜈支洲島的文旅新體驗。在這片海域,人工移植的珊瑚就有5.5萬株。
成片的珊瑚為海洋生物提供了舒適的棲息地,就在上個月,近危物種黑鰭鯊出現在了這片海域。海豚、海龜、斑海豹等珍稀的海洋精靈頻繁到訪。
總臺記者 楊海靈:海島旅游也正在接受著這片海域的慷慨回饋,依托良好的海洋生態,蜈支洲島把陸地觀光體驗向海底探索延伸。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來到三亞,潛入蔚藍海底探索更多精彩。
除了陽光、沙灘和大海,同樣讓外國朋友深深著迷的還有傳統的中醫文化。組團來拔罐,一起扎針灸,體驗中醫養生,成為很多人來海南旅游的新項目。
總臺記者 楊海靈:在三亞國際友好中醫療養院,有中英文多語種指示牌,還有翻譯,古色古香的環境,充滿著國際范兒。據說在俄羅斯人中有個三亞游玩攻略,其中就包括針灸和拔罐。
旅游業態持續上新,彰顯出海南旅游的“硬實力”。在海南我還看到,機場的智能化查驗設備,讓境外游客入境更絲滑,“海南放心付”讓境外游客支付更便捷,多語種指示牌讓境外游客游覽更放心。一個個細化的服務舉措,是海南答出的一道道加分題,不斷提升著旅游的“軟實力”。
“全球游客的夢想樂園”、“國際潮流的風向標”、“世界級的旅游目的地”,這是海南人在打造國際旅游消費中心過程中,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近些年,高端購物、醫療、教育“三大境外消費回流”,入境游客日益增長,海南的國際范兒正隨著高水平對外開放和自貿港建設的推進日益凸顯。今年是海南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海南正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加快產業融合發展,以開放賦能推動消費升級,加速推進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讓世界看見,海南正從“中國海南”向“世界海南”升級,成為國際游客和投資者的夢想之地。
(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