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優秀青年書法作品展
暨創作研究活動 在合肥開幕
■書法報社 張永彬
現場報道
最美人間四月天,不負春光與時行。 4月12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經典·時代·未來”安徽省優秀青年書法作品展暨創作研究活動在安徽藝術學院開幕。
此次活動由中國書協理論研究處、中國書協書法評論與文化傳播委員會、安徽省書協、安徽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共同主辦,安徽省書協學術委員會、安徽藝術學院書法研究所承辦。
開幕式現場
展覽作品選
(附專家點評節錄)
馬宗禹
安徽潁上人。啟明大學設計學博士在讀(韓國)、南京師范大學藝術碩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馬鞍山師范高等??茖W校副教授。
從馬宗禹行草書所呈現出的狀態,可以看出作者對毛筆的控制能力很強,進而形成了自然暢達的書寫節奏。在臨摹米芾尺牘作品或以米芾風格進行創作時,用筆上如能增加“刷字”之感,字勢上如能增加欹側之勢,則作品會更加具有一種痛快淋漓之感,整體也會更加精彩。
——楊 勇
馬宗禹
行草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中堂
許春光
首都師范大學博士、巢湖學院副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曾作為主要參與人獲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和“國家一流專業”各一項。
許春光不僅有著傳統文人的情趣,而且在創作方面又不時地顯示著當代草書的表現性意趣,因而文人的情趣與表現性意趣在他身上有著強烈的沖突。其書法并不缺乏傳統功底,但無老米的動人情懷和氣息格調,不免有些遺憾。
——呂金光
許春光
行草宋之問《游法華寺詩》中堂
呂繼兵
1997年出生,安徽六安人。安徽省書法院展覽部副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師范大學碩士。
呂繼兵先生的篆書作品具備了較好的書寫性與藝術趣味。若說不足,表現為作者在大篆書寫時運用側鋒偏多,顯得“新妍”有余而“古質”不足,也就是缺少古意,應該多體會大篆凝結的那種金石氣,篆書只有具有了古意和金石氣才是高格。
——楊 勇
呂繼兵 篆書對聯
趁青春未老秉燭破夜 當年華正茂聞雞起舞
朱子豪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文聯“551”文藝骨干(書法)、合肥市文聯“雙百”優秀文藝骨干(書法)、安徽省書協名家工作室成員、《青少年書法報》編委會委員、合肥市書法家協會篆書專業委員會委員。
朱子豪的篆求運筆嫻熟,但點畫輕滑而質硬,無溫潤斑駁之感。其用筆似乎筆筆中鋒,令人難以在創作中指陳其碑學語言。朱子豪在書法創作中雖然自覺吸取了碑學的審美表現因素,但缺少強烈的碑學情節與審美觀念,使他在尚碑的路上走得不遠。
——呂金光
朱子豪
篆書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堂
喬龍泉
南京大學碩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文聯首批“551計劃”人才、安徽省高校書法協會副秘書長、宿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宿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書法學專業教師。
從喬龍泉的臨作和創作來看,他的篆書學習已經有了基礎。喬龍泉的這副篆書對聯是一件創作作品,有了對《石鼓文》的“窮追猛打”,個人的勁骨也強健了。與篆書相比,喬龍泉的行書顯得有些生硬,盡管也是胎息吳昌碩,但從理解到實操,比之篆書遜色不少。
——張瑞田
喬龍泉 篆書對聯
瘦影當窗梅得月 涼云滿地竹籠煙
張 偉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臺灣藝術大學博士、香港保利拍賣顧問。
元朱文得流派印神韻,特別是在陳巨來、韓登安、王福庵以及明清流派的朱文范式中都有游獵;滿白文取漢式,如“飛哥珍藏”和“愚公”二印深得漢印三味。鳥蟲印采用細朱文模式,應用大量的象形圖案,充分體現出古代圖形語言的獨特魅力。然而此類印中的“實象”,應為“充實”和“厚實”,肖形的部分在主要特征上要概括、抽象的表現,從而實現“寫意”與“寫實”的雙重效果,給人留有想象的空間,正可謂“大象無形”。
——劉洪洋
張偉印屏
杜鵬飛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安徽省青年書法家協會顧問、黃山市文聯副主席。曾任中國書協“翰墨薪傳工程”首批專家教師組成員、中央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客座教師等。
我們今天的苦苦追求、艱辛磨煉與兩漢書手的所思所想所為,也許并不在一個頻道上。杜鵬飛的隸書基礎好,涉獵多,意趣濃,筆墨厚拙,值得關注和研究。這一次他提供的這種隸書在當下很流行,很時尚,也許這是他最近一個階段的探索和實驗,但不是我理想中的杜鵬飛隸書。
——鄭培亮
杜鵬飛
隸書石濤《桃花源白龍潭同冰琳上人》中堂
余連創
1983年出生于安徽定遠。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安徽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
余連創隸書作品缺乏自然率真的審美旨趣,不免有些遺憾。至于他的楷書魏碑,用功較多,取法《張猛龍碑》,但有行書意化傾向,性情十足,由此造成楷法失則,精致不足。在此基調上,將來可以轉向碑行書方向創作。
——呂金光
余連創
楷書林景熙《京口月夕書懷》中堂
李 飛
字翼之,別署雙翼子、竹茚山館。安徽臨泉縣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李飛古璽中有些作品可圈可點,特別是在文字應用上比較靈活,有空靈之感。將軍印(魏晉南北朝)風格的作品仍可持續研習,印面中天真的趣味和用刀的挺勁、爽快與率意,初見端倪。多元嘗試對篆刻創作是有益處的,但沒必要用具體的方式來表現,從中汲取優質元素植入作品中,這樣既有風格特征的拿捏,又有豐富元素的融入,何等快哉。
——劉洪洋
李飛印屏
陳曉敏
安徽合肥人。首都師范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碩士在讀、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已具備資格)、清秘閣2022—2023提名全國青年藝術百家、以觀書法導師。
和眾多的青年書法作者一樣,陳曉敏正在為從傳統的繼承向個性的創新不斷努力。從臨帖的多種類、行筆的符號化、形式的大制作等方面都可以看出來,他受時風影響還是很明顯的。我想和陳曉敏說的是:坐下來,穩下來,靜下來,慢慢來。
——鄭培亮
陳曉敏
行草自作詞《好事近·有寂寞孤鴻》條幅
汪 杰
安徽六安霍邱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六安市政協委員、霍邱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汪杰具有寫字的才能,或者說,具有寫字的天賦。他的行書作品是從實處生發,尋求虛的簡約。書寫自己的詩與臨摹作品相比,需要藝術感覺的加持,如此才能筆意與心境相通,書法與詩文頡頏。盡管這件行書作品不俗,也值得玩味,但總覺的缺少一點東西,那就是每一個字的提升空間,每一筆前進的過程。
——張瑞田
汪 杰
行書自作詩一首中堂
胡永東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六安市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金安區政協書畫院副秘書長。
胡永東的書法明顯取法北碑墓志,斜畫緊結,中宮收緊,波磔飛揚,體勢開闊,基礎非常好。能寫長篇,首尾一貫、一氣呵成,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一種對筆墨極強的駕馭能力。我想與其探討的是,北碑已經寫成這樣了,以后北碑怎么寫。我一直認為,學習碑刻既要專也要博,既要融會更要提煉。
——鄭培亮
胡永東
楷書節錄楊守敬《學書邇言》中堂
賈同宇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青少年工作委員會委員、安徽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亳州市文聯委員、亳州市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
賈同宇的書法顯然受到時風的影響,也選擇了《石門銘》。寫《石門銘》這種翩翩欲仙的作品,我們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一是要有寫端莊平正楷書的基本功;二是對《石門銘》書寫、鑿刻的工具、材料、環境等等要做考察,相關的研究文章要拿來讀一讀;其三則是當時的審美觀念, 學習古代碑帖,不要只盯住一件碑帖,既要尋其“源”,還要競其“流”。
——鄭培亮
賈同宇
楷書林則徐《出嘉峪關感賦》中堂
夏 杰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院特聘書法家、淮北市書畫院書法委員會副主任、淮北市政協書畫院特聘書法家。
夏杰的隸書植根漢隸,筆畫之間、字形內外有《禮器碑》《曹全碑》《華山碑》等名碑的遺響,也有簡牘墨跡的峙征,不難看出,夏杰對隸書下了一番功夫,對傳統隸書的判斷也符合常規。遺憾的是,就在夏杰于藝術領域認真耕耘的時候,他被當代隸書所吸引,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其影響。夏杰的楷書正相反,盡管也是展覽體結構形式,但藝術才華體現在字里行間。
——張瑞田
夏 杰
楷書謝莊《月賦》扇面
徐茂生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創作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安徽省青年書協理事、蕪湖市青年書協副主席、蕪湖市書法家協會行書委員會主任、蕪湖市青聯委員。
徐茂生的草書可用“雅、平、靜”三字概括,均未逸出古典審美范疇。但一味追求雅、平淡,導致他的書法在風骨上失去筋骨之氣而顯得孱弱。又由于他的書法迷戀于唐人的《書譜》,而其書意又以當代流行小草書風為鵠,所以其書格較為平平,于古人相差甚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包容量匱乏,其二性情不足。這兩點草書家尤其不可忽視。
——呂金光
徐茂生
草書節錄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中堂
徐 劍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院特聘書法家。
徐劍滿白文和元朱文均以多字印出之,此類印耕工費時,同時對作者的治印之功又是最大的考驗。然整體觀之,章法安詳,字法整飭,嚴謹穩妥,線之勁道,刀之利落,精工典雅,又不失圓融與渾穆。若站在今天的角度去審視流派篆刻作品,僅其創造性一面就足以令我們驚嘆。所以“印宗秦漢”在前輩的實踐中得到印證和拓展,這不僅僅是印人為藝之口號,更不能徒于形表,而是深邃的秦漢精神和內在的韻味。
——劉洪洋
徐劍印屏
梅春林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傳媒委員會委員、阜陽市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穎泉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阜陽市青聯委員等。
梅春林作品一氣呵成,筆墨貫通,張弛有度,有時意到筆不到,有時筆到意也到,基本把握了《爭座位帖》的整體特征。但是,不等于說消化了此帖的藝術養分。臨寫過程中對《爭座位帖》的節奏還不敏感,直奔筆法字形去了,對此帖的上下貫通、左顧右盼,甚至是筆誤與涂抹的另類魅力缺少關懷。
——張瑞田
梅春林
行書節錄《顏魯公年譜》條幅
彭軍見
安徽宿州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院特聘書法家、安徽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傳媒委員會委員、宿州埇橋區政協書畫院理事。
彭軍見流派印多得吳讓之、徐三庚之衣缽。篆法婀娜多姿,婉暢舒展,用刀流暢中寓澀意,沖切結合,字形的修長與寬綽之姿飄逸嫵媚。而徐三庚直逼鄧石如和吳讓之。該作過分強調了“緊其密,擴其疏”,望作者深入體會不可過之。古璽印表現多在文字美、形式美、味道美、多元美等,不可簡而待之。篆刻之基賴于刀法傳達篆法之美、金石之氣,作者若能深入理解,才能深入對古璽的學習。
——劉洪洋
彭軍見印屏
蔣 奎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院創作部副主任、淮南市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首批安徽省優秀青年文藝工作者“551”選拔培養人才、中國文聯全國新文藝群體拔尖人才高研班成員、第六屆中國書壇蘭亭雅集42人展“蘭亭七子”。
蔣奎書法以行草書見長,主要取法明代董其昌。蔣奎在學習董書的道路上,不僅學其“跡”,更學習其臨古卻不囿于前人,在繼承基礎之上推陳出新的方法和路徑。其隸書主要師法漢隸,用筆細膩流暢,結體端莊雅致,臨摹漢隸經典作品時加以自己的理解,夸張了撇畫和捺畫,使作品整體更加自然活潑,且可以看出書寫背后的熟練程度。在用筆和結字方面建議作者多在“古意”上下功夫,能體現出隸書的“金石氣”為最高。
——楊 勇
蔣 奎
行草自作詩一首扇面
路思良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注冊高級教師、安徽省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委員、安徽省書畫院特聘書法創作研究員、安徽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蕪湖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蕪湖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
路思良作品以行草為主,多得益于黃庭堅、祝枝山等歷代草書大家,整體風格上頗有瀟灑流麗之美,用筆如風行水上,一任東西。與草書的狂放不羈不同,路思良先生的楷書中規中矩,平正雅致,如洞庭湖水,顯得波瀾不驚。若說不足,就是草書用筆顯得過于“流麗”,這或許是受到了時風的影響。建議作者多體會用筆的“遲澀”,所謂“徐者,緩也,即留得筆住也”。
——楊 勇
路思良
草書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中堂
注:圖片及素材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電話:027- 8678827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