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歷克西·德·托克維爾(1805年7月29日—1859年4月16日)
因為他是一個天才式的人物,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他26歲時,去美國訪問9個月,回去就寫了《論美國的民主》這部經典。1835年,第一卷出版的時候他30歲。1840年,第二卷出版時,他也只有35歲。歷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思想家,他們的成名作大多完成于晚年或者四五十歲之后。而托克維爾年紀輕輕就寫出這樣的巨作,確實展現出他淵博的知識和極強的洞察力。他是一個非常有預見力的思想家,曾預測的很多事情,后來都發生了。比如,他預測美國南北之間有可能因為奴隸制而發生戰爭,聯邦可能會分崩離析。20多年后,果然因為奴隸制,美國發生內戰;他還預測到民主社會會導致福利國家的出現,今天的歐美到處都是福利國家的影子;他還預測,將來美國和俄國可能會主宰世界,在20世紀確實發生了美蘇爭霸。當今世界面臨的各種問題和挑戰,依然可以從他的著作當中找到靈感,甚至找到答案。比如說中央集權造成的危害,民主轉型所面臨的難題,福利國家的危險等,甚至今天美國的種族歧視、抗議、騷亂等,都可以在《論美國的民主》中找到答案。
▌托克維爾的思想來自哪里托克維爾1805年7月29日出生在法國諾曼底的一個貴族家庭,后來家庭沒落。之所以沒落,正是因為他的祖輩父輩在大革命當中遇到了變故,家族成員不少被送上了斷頭臺。他的曾外祖父、外祖父母、姨媽、很多表兄弟都被處死。他的父母曾在監獄里等候被處決,母親也因此精神失常。盡管他出生時大革命已結束,但造成的沖擊遠沒有結束,所以大革命的恐怖統治對托克維爾的思想影響非常大。他從小就感受到法國舊貴族和其他社會階層之間的隔絕、相互不信任,貴族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內心充滿了焦慮和不安。
此外,他一生中還經歷了法國歷史上幾次的政治變動,特別是1830年7月革命建立的“七月王朝”、1848年“二月革命”等,不斷地影響著他對法國以及外部世界的看法和觀念。托克維爾早年跟著老神父勒絮爾學習。這位神父既慈祥又風趣,據說托克維爾在他那里不僅找到了母愛(盡管神父是一位男士,但托克維爾的母親精神有問題,跟母親交流比較困難),還獲得了相當程度的自由。老神父對宗教十分虔誠,他和神父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這影響了以后他對宗教、友誼的看法,也包括其他領域如歷史、政治等。在他十四、五歲時,父親當上了梅茨省省長。他和父親一起生活,忙于政務的父親沒有太多時間管他,他大量的時間泡在圖書館,廣泛閱讀。在讀他的著作時,會發現他對很多領域都有所了解,甚至精通。當時歐洲的貴族大都如此,從小就接受很好的教育,不僅閱讀廣泛,而且游歷各國,視野特別開闊。后來托克維爾去巴黎學習法律,畢業后在凡爾賽法院當助理法官。很快,他就發現自己對法官這個職業不感興趣。他曾說:
“我擔心自己遲早會像大部分同事那樣變成一架法律機器,他們那么專精于一個領域,可以嫻熟的推導出一系列公理,發現各種相似性,但他們卻沒有能力去判斷一次偉大的運動,或者領導一場偉大的事業。我如果落到那種地步,寧可把我的書扔到火里。”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七月王朝建立,要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學習美國新型監獄制度,特別是美國費城、紐約州奧爾巴尼的新型監獄制度。
26歲的托克維爾就約他的好友博蒙利用考察的名義申請去美國,暗地里是要考察美國社會,了解美國民主。他早就知道美國社會的獨特性,那里既有民主,還維系了自由。不像歐洲、法國,在大革命后,只剩下平等的奴役,沒有自由。他要去探索這個奧秘。1831年5月11日,他們到達紐約,至1832年2月20日離開。在美國考察的9個多月的時間里,他有著非凡的觀察和對美國社會的理解,回去后不久,首先撰寫了關于監獄制度的報告 (其實主要是博蒙所寫)。然后他就埋頭寫作《論美國的民主》,三年之后即1835年,出版了《論美國的民主》上卷,立即獲得巨大的成功,他被譽為“當代的孟德斯鳩”。
法國歷史上有著為數不多的保守自由主義思想家,如孟德斯鳩、托克維爾、貢斯當,他就是其中之一。1835年夏天,他訪問英格蘭,受到約翰·密爾的接待。在《論美國的民主》上卷出版不久,1837年,托克維爾開始競選議員,沒有成功。1839年,他再次參選并如愿以償。他競選議員的初衷,就是想為法國創建一個真正的自由主義政黨,既接受新出現的民主狀況,又反對中央集權,最終實現自治并培育出自由的民情。
但參與政治并沒有讓他感到快樂,演講能力的欠缺,讓他不是天生的政治家,參與政治是抱著要改變法國的理想,但從他的政治生涯來看,并沒有達到預期。1848年2月革命爆發后,他又當選為新的國民大會成員,不久又成了新憲法起草委員會的成員。
1849年,路易.波拿巴任命他為外交部長。但波拿巴很快稱帝,托克維爾強烈反對,在1851年年底被抓。在被關押期間,他偷偷送出一封抗議信,登在倫敦《泰晤士報》上。迫于國際壓力,他被釋放。從此,托克維爾退出政壇,回到諾曼底去研究法國大革命及此前的法國歷史。因為諾曼底的天氣潮濕陰冷,他又去了圖爾。50歲時,身體不斷惡化,但依然堅持學習德文。1850年寫了一部回憶錄,主要記錄1848年的2月革命。
1856年,他出版了《舊制度與大革命》第一卷,同樣引起了轟動。按計劃這本來是一個多卷本的著作,但三年后他就去世了。1857年他又一次訪問英國,并受到阿爾伯特親王的接待,事后英國還專門派軍艦把他送回,可見待遇之高。1858年他和夫人去了南部戛納,這次旅行是一個災難。因為冬天來得早,在路上他被折騰得奄奄一息。1859年的4月16日,他因肺結核去世,時年還不到54歲。在他短暫又豐富的一生中,除了參政,就是寫了《論美國的民主》和《舊制度與大革命》這兩部不朽的著作。早在《論美國的民主》出版之后,他就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已經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托克維爾對中國的五大啟示對于中國,閱讀和了解托克維爾的思想尤其重要。至少有以下原因:第一,對自由、平等、民主這些觀念看法的混亂。托克維爾對這些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校正教條式的錯誤看法。第二,今天人們對于平等的熱愛遠超自由,對烏托邦的熱愛超過真正意義上的民主。托克維爾對這些問題有著獨到的見解。第三,今天大眾特別崇尚福利國家,認為福利國家既保障人權,又保證了所謂的平等,是國人效仿的對象、學習的榜樣,他們支持再分配、劫富濟貧,反對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等。閱讀托克維爾有助于澄清誤解,認清福利國家的實質。第四,對于法國大革命前后的中央集權,托克維爾對其的分析一針見血,即使放到當下,仍然適用。第五,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敵視宗教,不了解宗教與自由之間的密切關系。而這恰恰是托克維爾認為非常重要的。他認識到,宗教對于美國社會,對于美國的自由、繁榮、民主是多么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