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固"濕疹"久治不愈?
一查竟是癌癥!
類似案例并不少見:
有人乳頭或乳暈"濕疹"反復發作
最終確診佩吉特病(Paget病)
(一種特殊類型乳腺癌)
有人長期皮膚紅斑、瘙癢
檢查發現是皮膚淋巴瘤;
甚至黑色素瘤也可能偽裝成
"濕疹樣"皮損,延誤治療
皮膚是健康的"鏡子"
某些看似普通的"濕疹"
可能是癌癥的信號!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除皮炎濕疹以外,皮膚也可能發生腫瘤。剛出現一些頑固性皮疹,常規治療無效時,需要特別警惕。
這些異常往往表現為頑固性皮損、特殊形態改變或伴隨全身癥狀,及時識別這些信號對早期發現癌癥至關重要。若皮膚出現以下異常,需警惕癌癥可能,并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
1蕈樣肉芽腫
(皮膚T細胞淋巴瘤)
早期表現:為紅斑期(類似濕疹),可持續數月至數年。
進展表現:為斑塊期(皮損增厚)。
晚期表現:腫瘤期(結節或潰瘍)。
易誤診:常被當作"慢性濕疹"或"銀屑病"治療,耽誤病情。
2佩吉特病(Paget病)
分為乳房佩吉特病和非乳房佩吉特病。
乳房佩吉特病以中老年女性多見;但乳房外佩吉特病常見發生部位是男性陰莖陰囊和女性外陰,尤其以老年男性更容易患病。
典型表現:女性單側乳房或外陰,男性陰莖陰囊部位出現的“濕疹樣”皮損,伴糜爛、滲液、結痂,常規治療無效。
高危人群:中老年人,尤其是單側、長期不愈的皮膚改變需警惕。
3無色素性黑色素瘤
表現:紅色或膚色斑塊,可能輕微脫屑,易被誤認為"濕疹"或"皮炎"。
特點:不對稱、邊界不清、逐漸擴大,可能伴隨出血或潰瘍。
4其他皮膚轉移癌
某些內臟腫瘤(如肺癌、胃癌、肝癌)可能通過血液或淋巴轉移至皮膚,形成硬結、紅斑或潰瘍,容易被誤認為普通皮膚病。
醫生建議:出現這些情況,務必就醫!
1.特殊形態皮損(如邊界不清、顏色混雜、表面滲液結痂)需優先排查惡性可能
2.特殊部位的皮損(如單側乳房、外陰、腋下等)
3.長期不愈的"濕疹"(>1個月,治療無效)
4.皮損快速變化(顏色加深、增厚、潰瘍)
5.伴隨全身癥狀(消瘦、乏力、淋巴結腫大)
即使發現可疑皮損也不必過度恐慌,建議盡早就醫,通過皮膚鏡檢查、必要時的皮膚活檢以及血液腫瘤標志物檢測等專業手段進行鑒別診斷。
診療流程圖:
確診關鍵檢查:
皮膚活檢(取小塊皮膚組織病理檢查)
血液腫瘤標志物檢測
影像學檢查(如超聲、CT/MRI,排查內臟腫瘤)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臨床上絕大多數濕疹都屬于普通皮膚疾病,與癌癥并無關聯,無需過于擔心。只有當皮膚病變出現某些特殊警示特征時才需警惕惡性可能。因此保持規律隨訪、由專業醫生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才是明智之舉。
1高危人群定期篩查:
有腫瘤家族史/有皮膚相關腫瘤家族史者;
不明原因引起的各種皮損,瘙癢且久治不愈;
長期接觸射線化學污染物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HIV感染者、長期免疫抑制劑使用者)。
2避免延誤診治:
勿自行長期使用激素藥膏掩蓋病情
皮膚異常超過1個月不愈,務必到皮膚科或腫瘤科就診
3健康生活方式:
避免過度日曬:(降低皮膚癌風險)
使用廣譜防曬霜(SPF≥30),避免正午紫外線強烈時段外出,降低黑色素瘤風險
戒煙限酒(減少致癌物刺激)
由癌癥引起的皮膚異常往往表現為頑固性皮損、特殊形態改變或伴隨全身癥狀,及時識別這些信號對早期發現癌癥至關重要。若皮膚出現異常,需警惕癌癥可能,并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
傅柄鋼
皮膚科
主治醫師
門診時間:周三上午、周五(武侯院區)
周一、周二、周四(天府院區)
每周四晚22:00鎖定四川電視臺新聞頻道(SCTV-4)收看《防癌大講堂》,癌癥「防-篩-診-治-康」全周期科普,抗癌指南全程守護!
本周四(4月17日)話題:走進朱德故里 防癌天團送健康
講者:胸外科副主任 胡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