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上海啟動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5所高校與企業對接,校企共同實施教材開發、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實習實訓,推動培養主體由學校向校企雙元轉變、培養方式從以學科體系為主向以行業需求為主轉變。乍一看,本科教育趨向于職業教育,要讓大多數本科畢業生擁有“一技之長”。
其實,應對多年以來的“大學生就業難”,類似的做法早已推出。十多年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就與上海國企全面合作,培養技能型人才。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也開始和企業開展“訂單式”培養模式。實踐證明,當本科教育融入產業規劃、企業需求,可以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
中國的高校分為研究型和應用型,應用型占絕大多數。202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連續4年超過1000萬人。復旦大學人口學專家彭希哲教授曾透露,在00后這個年齡段,每年出生人口約為1600萬——1700萬人。這意味著什么?大部分高校畢業生的工作不再僅是“白領”“公務員”,也不是“研究人員”,更多的是走向生產第一線、走向服務行業的第一線。
值得一提的是,與10年前相比,當前大學生就業觀念已發生重大轉變,拿著本科甚至研究生學歷,開網店、開網約車、送快遞、當服務員的已較為普遍。但問題是,隨著產業升級,國家急需更多投身產業一線的勞動力。從這個意義上看,企業參與應用型本科教育,是當務之急。
新民晚報最新一期教育星球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近年來“就業率”“簽約率”的數據在上海高校中領跑。該校就業中心負責人介紹,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有更多的學生愿意到一線生產線工作。并且,由于較早進入企業實習,更符合企業的用人需求。
當然,讓本科生學得“一技之長”,如今還有觀念上的限制。應用型本科高校不愿提及“職業本科”一詞,要與“高職”“中職”劃分開來。家長們也不愿意孩子報考“職業”類的本科。什么時候能夠拉下這個“面子”,轉變觀念,應該是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的突破點。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李江:隨產而動,構筑新質人才培養新場域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毛祥東:轉變三大理念,凸顯三大場景
上海電機學院王宏志:聚焦產業需求,擘畫卓越現場工程師培養新篇章
原標題:《新民·教育星球|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本科畢業就有職場即戰力》
欄目編輯:郜陽 題圖來源:新民晚報制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張炯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