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6日訊 春意盎然的山外海棠園里,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盛宴如約而至。4月16日上午,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第三屆創“藝”美育節在非遺技藝的流光溢彩中啟幕。本屆美育節以“美在非遺,育見未來”為主題,通過非遺技藝展演、沉浸式工坊體驗、市民開放周等多元形式,開啟了一場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美育實踐,讓千年文化基因在青春校園里煥發新生。
活動現場儼然成為流動的文化博物館:栩栩如生的日照魚燈在春風中搖曳生姿,傳承百年的手工煎餅鏊子飄散著麥香, 茶藝師指尖翻飛演繹炒茶絕技。在“非遺工坊”體驗區,漆扇流光、琺瑯溢彩、竹編生韻,青年學子們零距離體驗非遺。
自4月12日起,這場文化盛宴已率先向日照市民開放。學校創新推出“非遺體驗開放周”,吸引逾千名市民走進大學校園。市民張先生帶著孩子體驗竹編工藝后表示:“在高校里觸摸傳統文化脈搏,這種沉浸式教育讓文化傳承有了新的打開方式。”
“美育不是風花雪月的點綴,而是鑄魂育人的基石”。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團委副書記于文龍在開幕式上強調。據悉,作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之一,山外始終將美育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學校陸續推出“非遺大師工作坊”“民間藝術進課堂”等項目,將剪紙、琉璃燈工藝、黑陶等10余項非遺技藝納入選修課程。學校持續打造“非遺+”美育課程群,建設數字化非遺工坊,通過“傳承人+專業教師+學生創客”的協同育人模式,讓青年學子在文化傳承中堅定文化自信。
春滿校園季,美育正當時。在這片海棠花開的育人沃土上,傳統與現代的對話仍在繼續。當青年學子在非遺技藝中領悟工匠精神,在藝術創作中涵養審美品格,美育的種子已然在五育融合的土壤中生根發芽——這不僅是傳統文化的青春續寫,更是以美鑄魂的教育實踐。
閃電新聞記者 陳悅溪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