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電池的安全性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新版國標《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5),計劃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實施。除了技術升級,還新增多項測試項目,新標準都有哪些具體變化?是否應該等到實行后再買車?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
新舊標準的主要差異
近年來,動力電池技術快速發展,快充、高能量密度電池逐漸普及,但由此帶來的安全隱患也不容忽視。例如,電池熱失控、快充循環后的性能衰減、底部撞擊防護不足等。
與上一代標準相比,GB 38031—2025在測試項目、技術要求和國際協調性等方面進行了優化,具體變化可歸納為以下五點:
1. 新增測試項目,覆蓋更多風險場景
底部撞擊測試,模擬車輛底盤受到異物撞擊的場景,比如碰到落石或者路肩,測試要求用直徑30毫米的撞擊頭,以150焦耳能量沖擊電池底部3次,撞擊后電池不得泄漏、破裂、起火或爆炸,滿足絕緣要求。
快充循環后安全測試,針對頻繁快充可能導致的電池老化問題,新標要求電池在完成300次快充循環后,仍需通過外部短路測試,確保不起火、不爆炸。測試時,快充20%電量至80%,每次不超過15分鐘。
熱擴散測試,進一步明確測試條件,例如電池溫度范圍、上下電狀態、觀察時間等,要求電池在熱失控后至少5分鐘內發出報警信號,且不得起火爆炸,煙氣不得對乘員造成傷害。
2. 現有測試要求更嚴格
擠壓測試在原有基礎上增加絕緣電阻判定條件,若擠壓后絕緣性能不達標,即使未發生起火爆炸,也會被判定不合格。
振動測試時的電池電量從“不低于50%”調整為“滿電”,模擬車輛滿電狀態下的極端工況,測試條件更為嚴苛。
3. 與國際標準接軌
新標準采納了UN R100聯合國電動汽車安全法規、ISO 6469-1電動汽車安全標準、IEC 62660系列動力電池性能測試等國際規定的細節。例如,熱擴散測試的觸發方法參考了UN GTR 20的規范。這種調整不僅提升了國內電池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也為車企出口掃清了技術壁壘。
4. 優化認證流程
新標準明確指出,僅適用于為電動汽車提供驅動能量的動力電池,其他非驅動類電池不在此范圍內,比如如12V的車載低壓電池。
簡化部分變更測試,若電池包或系統發生局部改進,如材料替換,企業只需針對變更部分補充測試,通過審批后無需重新進行全部項目,既保證安全又降低企業成本。
5. 預留過渡期
對于車企,規定也保留了過渡期,對于2026年7月1日起申請批準的車型,必須符合新標準。而目前已獲批的車型,2027年7月1日起執行,給予企業一年緩沖期進行技術調整。
新規給普通消費者帶來了什么?
新增的底部撞擊和快充循環測試,直擊日常用車中的兩大隱患。例如,車輛在顛簸路面行駛時,電池底部抗沖擊能力增強,可降低因磕碰導致起火的風險。而快充安全性的提升,則讓用戶無需擔心頻繁快充對電池壽命和安全的影響。通過規范電池安全,將進一步減少事故發生率。
選車偵探觀點:GB 38031—2025的發布,標志著動力電池安全標準邁入新階段。從新增測試到國際接軌,從技術升級到分階段實施,每一項調整都體現了安全為先的理念,電動車電池亂象也會得到整改,大家買電動車可以等到新規正式實施,有了新國標,安全度更上一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